新冠长期症状发生率似乎正在下降

以下是新冠长期症状可能正在减少的原因,以及我们目前对这一趋势的了解

Digital generated image of abstract vertical bar chart with missing bites in the shape of coronaviruses on purple background.

美国有数千万人 正在与新冠长期症状作斗争:这是一系列症状,可以在最初的新冠感染后长期存在,并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通常,这些“长途患者”会感到疲劳、注意力不集中和关节疼痛。然而,在最糟糕的情况下,这种综合征会让他们卧床不起。

现在研究表明,新冠长期症状的发生率可能正在下降。尽管这些调查并非旨在评估这种趋势的原因,但科学家们怀疑,下降的原因是对 SARS-CoV-2(导致新冠病毒的病毒)免疫力的增强、该病原体较温和的变种以及治疗方法的改进。这是一个令人欣慰的缓解,但这种下降并不能帮助数百万已经遭受新冠长期症状折磨的人们。此外,专家警告说,风险仍然不是零。而且,在对下降趋势没有明确解释的情况下,目前尚不清楚它是否会持续下去。

“你必须保持警惕,”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的流行病学家保罗·艾略特说。“你不能在这些日子里放松下来就完事了。”


关于支持科学新闻事业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事业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未来能够继续讲述关于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思想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


然而,有理由抱有希望。艾略特和他的团队最近报告说,与感染最初在中国武汉出现毒株的人相比,在大流行病 Omicron 浪潮期间感染的人 患上新冠长期症状的可能性降低了 88%。这项研究于 10 月份发表在《自然-通讯》杂志上,是越来越多研究中最新的一个,这些研究表明,这种使人衰弱的疾病正在下降。《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今年夏天指出,感染 SARS-CoV-2 后发展为新冠长期症状的人的比例 从 2022 年 6 月的 18.9% 降至 2023 年 1 月的 11%。在此之前的几个月,欧洲研究人员发现,癌症患者患新冠长期症状的风险 从 2020 年的 19.1% 降至 2022 年初的 6.2%其他研究也显示出类似的发现

尽管各项研究在绝对数字上存在分歧,但专家认为,下降趋势是真实的——自大流行开始以来,任何个人患上新冠长期症状的可能性都已下降。问题是为什么。

首先,更大的人群免疫力——无论是来自感染、疫苗接种还是两者兼而有之——可能对持续存在的症状提供了保护。毫无疑问,在过去三年中,疫苗为抵抗该病毒提供了强有力的防御。《柳叶刀》杂志的多项研究表明,疫苗接种还可以降低患上新冠长期症状的几率——尤其是对于那些及时接种疫苗的人。例如,一项针对癌症患者的研究发现,在针对该疾病的疫苗问世之前,患上新冠长期症状的风险最高,而且接种了加强针的参与者比仅部分接种疫苗的参与者患上新冠长期症状的可能性更低。此外,上周刚刚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与仅接种一剂后降低 21% 相比,三剂或更多剂次的新冠疫苗 将患新冠长期症状的风险降低了 73%。虽然关于重复感染是否提供保护的研究尚无定论,但单次感染与疫苗接种相结合——也称为混合免疫——可能 降低 未来感染和疾病的风险。

“在人群层面上,我们正在对病毒产生免疫反应,”耶鲁大学医学院的免疫学家岩崎明子说。“基线免疫与大流行刚开始时不同。”

我们也在应对不同的病毒变种。许多科学家认为,不同 SARS-CoV-2 毒株的内在特征使它们或多或少有可能导致新冠长期症状。因此,许多新冠长期症状研究不是按感染日期而是按当时的主要变种来细分数据。一些研究表明,在大流行初期感染的人,新冠长期症状的严重程度要糟糕得多。一项调查比较了 2022 年 5 月(大约在 Omicron 变种首次出现六个月后)的瑞士医院工作人员与 2020 年感染原始毒株的工作人员。研究发现,后者 比最近感染的人有更多的持续症状。“我真的认为这种变种,Omicron,有一些东西使其攻击性降低,”瑞士圣加仑州立医院的传染病专家、该研究的共同资深作者 Philipp Kohler 说。

在某些方面,这些发现并不令人意外。在急性疾病期间,与早期毒株相比,Omicron 使患者因严重症状住院的可能性要低得多,研究人员知道这是新冠长期症状的主要风险因素。然而,轻症病例也可能导致新冠长期症状,这使得科学家们认为还有另一个因素在起作用。一项在动物研究中 提出的 假设是,Omicron 靶向的是上呼吸道中的细胞——导致鼻子和喉咙出现类似感冒的症状——而早期形式的病毒靶向的是下呼吸道,甚至累及其他器官,并在那里继续复制并引起长期症状。

最后,治疗方法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新冠长期症状的发生率。抗病毒药物现在可以帮助在感染早期控制病毒,从而降低其急性和长期影响。2023 年 3 月,一项涉及超过 28 万名患有新冠病毒的退伍军人的研究发现,在出现症状的前五天服用 Paxlovid 药物的人 患上新冠长期症状的风险比对照组低约 25%。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超重的人服用另一种也具有抗病毒特性的药物二甲双胍,患上新冠长期症状的可能性比服用安慰剂的人低 41%。耶鲁医学心脏病专家埃丽卡·斯帕茨没有参与二甲双胍研究,但她对结果印象深刻,以至于她现在向任何担心新冠长期症状的新冠患者开这种药。

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医生并没有广泛地开这些药物,这意味着它们可能不是导致全社会范围内新冠长期症状下降的主要原因。而理清另外两个假设——人群层面的免疫和病毒的内在变化——将是一个挑战。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的临床流行病学家齐亚德·阿尔-阿里领导了多项新冠长期症状的研究,并且是二甲双胍论文的资深作者,他希望看到一项涵盖整个大流行病的研究——该研究招募感染每种变种后患上新冠长期症状的患者,并彻底记录他们的疫苗接种、感染和抗病毒史,以找出这种变化背后的真正原因。他指出,这样一项研究并非易事,特别是因为最近新冠检测和追踪工作有所放缓,因此新冠长期症状患者可能被低估了。(许多前面提到的论文避免了这个问题,因为它们在检测放缓之前就停止收集数据了。)但阿尔-阿里认为,这样一项研究是可行的。如果我们想知道新冠长期症状的下降趋势是否会继续下去,这也至关重要。

许多人认为,如果人群免疫力是关键,那么新冠长期症状病例可能会继续下降。然而,前提是疫苗接种率不会进一步下降。“我们不能既要又要,”阿尔-阿里说。“我们不能说疫苗接种将新冠长期症状的风险降低了百分之多少,然后放弃疫苗接种——这看起来很有可能——并期望新冠长期症状继续下降。”

但如果变种更重要,那么新冠长期症状的未来将是进化机会的结果。病毒将继续变异,下一个变种可能比 Omicron 严重得多,从而再次推高新冠长期症状的发生率——更不用说死亡和住院人数了。然而,即使在这种可怕的情况下,岩崎明子也表示有希望。她说,如果你接种了疫苗,你或许能够抵御更危险的变种。“那是我的希望,”岩崎明子说。“目前没有任何迹象表明这种希望会落空。但我们不能太安逸。我们不能假设未来的变种会非常温和。”

即使我们很幸运,许多专家也认为,风险虽然在减小,但仍然非常真实。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 (CDC) 的高级健康科学家妮可·福特今年早些时候领导了该机构对新冠长期症状的调查,她指出,在 2023 年 6 月研究期结束时,大约每 10 名 ранее 报告新冠感染的成年人中,就有 1 人仍然遭受持续症状的困扰。其中,四分之一的人难以进行日常活动——这是一个令人震惊的发现,因为治疗仍然不足,而且一些患者尚未完全康复。“这项研究的结论是,新冠长期症状很常见,”福特说。“它可能影响任何人。”

©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