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两个多世纪前发现翼龙化石以来,古生物学家们一直在思考这些笨拙的爬行动物是如何把自己发射到空中的。专家们最近关注一种“四足起飞”假说,该假说设想翼龙在陆地或水面上通过前后摇晃手臂,利用类似撑杆跳的运动跳入空中。这种技术的直接实物证据一直难以捉摸,但现在来自德国侏罗纪岩石中的一种小型翼龙正在帮助解开这个谜团。
洛杉矶自然历史博物馆古生物学家 Michael Habib 和他的同事在《科学报告》中描述的这块麻雀大小的化石,具有保存异常完好的骨骼和皮肤印痕,属于一种叫做曙光翼龙科的翼龙。古生物学家使用一种称为激光激发荧光的技术来探测化石化的组织,包括翼膜和蹼足。分析这些结构使研究人员能够确定翼龙如何利用它们起飞。
Habib 指出,先前的研究表明翼龙不是游泳健将——因此这块化石的软组织“最好被解释为水面起飞的适应性”,而不是游泳装备。他说,这些结构提供了翼龙可以使用四足起飞的首个实物证据;到目前为止,最好的证据来自骨骼的生物力学模型。手臂上的皮肤印痕表明,当折叠时,翼龙的翅膀可以帮助这种爬行动物从水面推离。研究人员发现,翅膀和蹼足结合起来足以推动动物从静止位置起飞。
支持科学新闻报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有关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大多数现代鸟类使用强壮的腿部弹跳到空中。但爱丁堡大学翼龙研究员 Natalia Jagielska 说,翼龙的身体比例不同,行为也会有所不同,她没有参与这项新研究。Jagielska 补充说,知道像翼龙这样的软组织可以在化石记录中保存下来,“是用激光扫描其他保存完好的化石,看看它们是否能告诉我们不同的故事的绝佳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