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卡布奇诺上的泡沫”:航天器混乱着陆揭示彗星的柔软度

侦探工作重建了欧洲航天局“菲莱”探测器的最终运动轨迹

Philae lander

艺术家绘制的“菲莱”着陆器在 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彗星表面的印象图。

加入我们的科学爱好者社区!

名为“菲莱”的机器人航天器的混乱撞击式着陆,意外地揭示了彗星的柔软度。

2014年,先锋性的欧洲航天局(ESA)着陆器在搭乘其母舰“罗塞塔”号经过十年旅程后,在 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彗星上着陆。但“菲莱”号并未固定在表面,而是弹跳了两次,最终侧翻在一个阴暗的突出物下,缩短了任务时间

经过细致的搜索,一个欧空局团队现在发现了之前未知的“菲莱”号第二次着陆地点——以及航天器在数十亿年彗星冰上留下的印记。


关于支持科学新闻报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将有助于确保未来能够继续提供关于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具有影响力的报道。


这个印记使研究人员能够测量彗星表面下冰的强度——他们发现它异常柔软。“它比最轻的雪、卡布奇诺上的泡沫,甚至是你泡泡浴中的泡泡还要软,”马德里欧洲空间天文中心的欧空局科学家劳伦斯·奥罗克说,他领导了寻找失踪着陆器的搜索工作,该着陆器于 2016 年被发现。

马里兰大学帕克分校研究彗星的杰西卡·阳光说,这是“一项出色的侦探工作”,她没有参与这项工作。她说,这项研究很重要,因为之前来自“菲莱”号的一些数据表明 67P 的表面可能非常坚硬——这可能会阻碍未来尝试获取彗星冰样本。最新的结果提供了证据,表明冰是脆弱且可压缩的。“我非常高兴能够证明我们可以回到那里并获得 45 亿年前的冰样本,”阳光说。这些发现于 10 月 28 日发表在《自然》杂志上。

欧空局科学家知道,“菲莱”号在着陆时弹跳并擦过悬崖边缘。然后它翻滚到一个神秘地点,最终停了下来。奥罗克说,着陆不会是剧烈的:在彗星的低重力下,100 公斤的探测器重量只有一克,漂移一米需要 10 秒。

为了寻找第二个着陆点,奥罗克团队分析了“罗塞塔”号拍摄的着陆器周围的图像。在探测器静止位置约 30 米处发现了明亮的人工切割冰的明显迹象后,研究人员使用了从各个角度拍摄的图像,构建了该区域的 3D 模型,由于巨石的形状,他们将其昵称为“骷髅顶山脊”。该团队比较了“菲莱”号经过前后地貌,并分析了探测器的内部数据,以重建航天器穿过山脊的可能轨迹。

他们认为,“菲莱”号在两分钟内与表面接触了四次:它从斜坡上滑下,翻滚穿过裂缝并撞到巨石,然后在前往其静止位置之前头部着地弹跳。第三次撞击最能说明问题。航天器的顶部在巨石冰上留下了 25 厘米深的印记。通过将这个深度与形成印记所花费的时间(从“菲莱”号磁传感器位移的时间中得知)进行比较,研究人员计算出该材料的抗压强度仅为 12 帕斯卡。他们说,这比新下的雪还要软。

尽管“菲莱”号倾斜的最终位置意味着其底部的钻头从未到达彗星表面,但仪器外壳(航天器表面的一个塔状结构)最终穿透冰层足够深,可以进行一些类似的测量。“我们已经能够探测彗星的内部,并了解它的构成,这一切都归功于‘菲莱’号的运动,而不是船上的专用仪器,”奥罗克说。“这真是锦上添花。”

本文经许可转载,并于 2020 年 10 月 28 日首次发表

©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