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想象在没有麻醉的情况下进行根管治疗或其他大型牙科手术吗?我的一位科学家同事最近告诉我他牙齿里有一根暴露在外的疼痛神经。他没有向牙医要求麻醉,而是使用了一种“专注”冥想技巧,尽可能平静地、以平常心将所有注意力集中在口腔上。这样做在几分钟内转化了疼痛感。每次牙医触碰到牙齿时,我的同事都感觉到了快乐的泡泡,这种感觉一直持续到牙医打断他并问道:“你为什么在微笑?”
一个合理的问题是,为什么有人会想要完全意识到强烈的负面或痛苦的经历。但是,在某些情况下,拥抱痛苦或苦恼这种听起来像是惩罚性的选择可能会有所帮助。《科学文章》表明,接受不适或令人不安的情绪是有益处的。此外,我们所有人都可以从寻找应对压力和不快乐的方法中获益,尤其是在情况超出我们控制范围时。作为一名研究冥想超过 20 年的研究人员,我认为培养平常心——某些正念冥想练习的核心要素——可以提供帮助。
首先定义转向不适的想法非常重要。我不是在鼓吹人们将自己置于危险或极度痛苦的境地。但是,当我们像教练推动运动员刚刚超过舒适区以取得进步一样,将自己推入具有挑战性或令人不适的境地时,学习往往会发生。事实上,2022 年一项涉及 2000 多人的研究表明,那些被明确鼓励将自己推入多个领域(包括参加即兴课程以增强自信和阅读反对政治观点)的尴尬、不适境地中的参与者,后来报告了最大程度的个人成长。
支持科学新闻报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将帮助确保有关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2023 年发表的另一项研究发现,能够以中立方式面对悲伤和愤怒等负面情绪的人更满意,焦虑程度较低,抑郁症状也比那些严厉评判自己负面情绪的人少。这项研究与心理学领域日益增长的共识相符,该共识表明,如果我们能够以开放、好奇的心态对待我们的情绪和想法,我们就能学到关于我们自己的深刻教训。
我自己的研究表明,冥想提供了一种练习转向不适的理想方法,尤其是在它能提高一个人的平常心时。广义而言,正念冥想是一种心理训练形式,可以帮助人们以开放和接受的方式专注于关注当下。“平常心”指的是一种精神态度,即对体验的推拉保持平和。在我在卡内基梅隆大学的实验室中,我们对在正念冥想训练期间培养平常心进行了多项临床试验。这种方法包括引导式冥想练习,例如使用实事求是的语气来标记身体不适的感觉,并通过每次检测到感觉时大声说“是”来欢迎不适的感觉。
为了衡量此类干预措施的有效性,我们招募了匹兹堡的 153 名压力大的成年人,并为他们提供了有或没有平常心训练的正念冥想训练计划。例如,仅正念小组培养了识别持续体验的技能,而平常心小组除了基本的识别之外,还练习接受这些体验。我们的平常心训练小组在多项指标上取得了更好的结果。仅仅经过 14 天的训练,学习了平常心技能的参与者在被要求在穿着白色实验服的专家面前发表演讲和解决数学问题时,生物应激反应明显降低。平常心技能组的血压和激素应激水平也较低。
在训练后的几天里,接受平常心练习的人报告说,与接受没有平常心成分的正念训练的参与者相比,他们在一天中报告了明显更高的积极情绪和幸福感,以及更有意义的社会互动。就好像培养平常心的态度改变了他们对压力的情绪反应,帮助他们更好地欣赏和品味日常生活中许多微小的积极体验,并使他们对与他人联系更加好奇和开放。
我们正在以多种方式扩展这项工作,包括开发一个按需提供平常心训练的应用程序。我们还在对患有与压力相关的胃肠道疾病的参与者进行试验。与此同时,其他科学家正在进一步探索平常心的力量。
例如,在 2022 年,澳大利亚的研究人员发表了一项研究,调查了 COVID 大流行期间 578 人的隔离和心理困扰。他们发现,人们在那段时间感到孤独的程度预示了他们的抑郁、焦虑和压力,但这种动态可以被平常心所调节。也就是说,报告更高水平平常心(基于他们对诸如“无论生活中发生什么,我都体验到一种心理平衡感”之类的陈述的同意或不同意程度)的人,即使他们感到孤立,也报告了较少的心理困扰。换句话说,平常心可以起到保护作用,防止社交脱节感导致精神痛苦。
平常心可以帮助我们度过生活中不可避免的苦难时期,这是我们所有人都将在人生的某个阶段面临的。许多人正在痛苦中挣扎,并寻找应对方法。我们的社交生活也在遭受苦难,这促使美国卫生局局长去年就我们日益严重的孤独流行病发布了国家咨询报告。
毫无疑问,我们需要共同采取许多重要步骤来应对这些挑战,包括密切关注导致这些问题的社会结构和选择。但是,通过培养对我们当下体验的更大程度的接受——无论是好是坏,是痛苦还是快乐——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在个人层面上建立韧性。
您是专门研究神经科学、认知科学或心理学的科学家吗?您是否阅读过最近发表的同行评议论文,并想为“心灵 Matters”撰写相关文章?请将建议发送给《大众科学》的“心灵 Matters”编辑 Daisy Yuhas,邮箱地址为pitchmindmatters@gmail.com。
这是一篇观点和分析文章,作者或作者表达的观点不一定代表《大众科学》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