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在人类健康史上扮演着双重角色。在野外,大鼠臭名昭著,是鼠疫等致命疾病的携带者,但在实验室中,大鼠也因其作为研究人类生物学和疾病以及开发和测试新药不可或缺的模型而闻名。现在,它已成为继人类和小鼠之后第三个完成基因组测序的哺乳动物物种,有望更深入地了解生物医学、比较生物学和进化。
由贝勒医学院的理查德·A·吉布斯领导的参与大鼠基因组测序项目的研究人员联盟,生成了实验室大鼠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基因组90%完成度的“草稿”序列。根据他们今天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报告,大鼠基因组的大小介于小鼠和人类之间,但三者都包含相似数量的基因,其中90%的基因是它们共有的。
科学家们早就认识到,大多数与人类疾病相关的基因在大鼠基因组中都有平行对应物,但在许多情况下,这些基因在大鼠中的确切位置是未知的。“大鼠基因组数据极大地提高了大鼠模型的实用性,”该团队写道。“现在可以实现对大鼠基因含量的近乎完整的了解,个别研究人员拥有一个大鼠‘零件清单’的数据来源,可以以适合生物医学研究的高度信心和精确度进行探索。” 结果还表明,啮齿动物基因的突变速度可能比人类的快,这或许暗示了哺乳动物之间存在不同的进化机制。“任何一个生物体都是对其所面临的进化挑战的独特解决方案,”吉布斯说,“比较它们可以让我们通过钥匙孔窥视每个物种的历史。”
关于支持科学新闻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关于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该联盟正在继续其啮齿动物研究,分析不同大鼠品系之间的差异,以确定特定基因的功能。与此同时,其他哺乳动物(包括黑猩猩、猕猴、狗、负鼠和牛)的基因组测序工作正在进行中。--Alla Katsnel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