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幸福感的科学家们知道,善待他人可以改善幸福感。例如,像给别人买一杯咖啡这样简单的行为就可以提升一个人的情绪。日常生活提供了许多进行此类行为的机会,但人们并不总是能利用它们。
在《实验心理学杂志:通论》在线发表的研究中,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的行为科学家尼古拉斯·埃普利和我研究了一种可能的解释:进行随机善举的人低估了接受者对其行为的重视程度。
在涉及约1000名参与者的多项实验中,人们进行了一项随机的善举——即主要目的是让另一个人(没有期待这种姿态的人)感觉良好而采取的行动。那些做出这种行为的人不期望任何回报。
支持科学新闻报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未来能够持续发布关于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思想的具有影响力的报道。
从一种情况到另一种情况,具体的善举各不相同。例如,在一个实验中,人们“只是因为”给朋友和家人写便条。在另一个实验中,他们分发了纸杯蛋糕。在这些实验中,我们要求做好事的人和接受者都填写问卷。
我们要求做好事的人报告他们自己的体验,并预测接受者的反应。因为我们想了解人们认为这些行为有多么有价值,所以我们要求做好事的人和接受者都评价这项行为看起来有多“大”。在某些情况下,我们还询问了实际或感知到的时间、金钱或精力成本。在所有情况下,我们都将做好事的人对接受者情绪的期望与接受者的实际体验进行了比较。
在我们的调查中,出现了几个稳健的模式。首先,在这些交流之后,做好事的人和接受善举的人的情绪都比平时更积极。其次,很明显,做好事的人低估了他们的影响:接受者的感觉明显好于做好事的人的预期。接受者也始终如一地将这些行为评为比做好事的人认为的“更大”。
我们最初研究了为熟悉的人(如朋友、同学或家人)做的善举。但我们发现,参与者也低估了他们对陌生人的积极影响。在一个实验中,在一个公共公园的溜冰场,参与者在一个寒冷的冬日分发了热巧克力。同样,对于接受者来说,这次体验比赠送者预期的更积极,接受者是恰好在附近的人。虽然分发热巧克力的人认为这个行为相对微不足道,但它对接受者来说确实很重要。
我们的研究还揭示了人们可能低估其行为影响的一个原因。例如,当我们要求一组参与者估计某人仅因参与一项研究而获得纸杯蛋糕会有多高兴时,他们的预测与接受者的反应非常吻合。但是,当人们通过随机的善举收到纸杯蛋糕时,纸杯蛋糕赠送者低估了他们的接受者会感觉多么积极。这些意外行为的接受者往往比做好事的人更关注温暖。
忽视温暖的重要性可能会阻碍日常生活中更友善的行为。人们知道纸杯蛋糕可以让人感觉良好,这是肯定的,但事实证明,出于善意赠送的纸杯蛋糕可以让人们感觉出奇地好。如果人们低估了这种效果,他们可能就不会费心去实施这些温暖的、亲社会的行为。
而且,善良是可以传染的。在另一个实验中,我们让人们玩一个经济游戏,这个游戏让我们能够检验有时被称为“薪火相传”效应的东西。在这个游戏中,参与者在自己和一个他们永远不会见面的人之间分配金钱。刚刚接受过善举的人比那些没有接受过善举的人给匿名人士的钱要多得多。最初做好事的人没有意识到他们的慷慨会蔓延到这些下游互动中。
这些发现表明,当我们决定是否为别人做好事时,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事情对我们所帮助的人来说可能意义重大。鉴于这些温暖的举动可以提升我们自己的情绪并点亮他人的一天,为什么不在我们力所能及的时候选择善良呢?
您是专攻神经科学、认知科学或心理学的科学家吗?您是否读过最近发表的同行评议论文,并想为“心灵 Matters”撰写文章?请将建议发送给《大众科学》的“心灵 Matters”编辑黛西·尤哈斯,邮箱地址为pitchmindmatters@gmail.com。
这是一篇观点和分析文章,作者或作者表达的观点不一定代表《大众科学》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