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有好报

志愿服务改善心血管健康

加入我们的科学爱好者社区!

为他人做好事会温暖人心——也可能保护心脏。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心理学家邀请了 106 名高中生参加一项志愿服务研究。一半的学生每周花一个小时,连续 10 周帮助小学生完成家庭作业、体育运动或俱乐部活动。另一半学生没有参加志愿工作。

研究人员在 10 周期间前后都使用了问卷调查和医学检查,发现参加志愿服务的学生的胆固醇和炎症水平在研究后有所降低。而没有参加志愿服务的学生则没有表现出这样的改善。

健康益处与特定的志愿活动(例如久坐的家庭作业辅导与体育运动)无关,也与自尊心的提高无关。但研究人员确实发现,那些在志愿服务经历后报告同情心和利他行为增加最多的学生,在心脏健康方面也表现出最明显的改善。尽管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理清健康益处与利他行为是如何相互交织的,但心理学家和研究作者汉娜·施赖尔推测,他们的发现可能反映了一种“溢出”效应。“保持他人的积极性可以提高您自己健康行为的积极性,”施赖尔说。


关于支持科学新闻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未来能够继续讲述关于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


[break] 每个年龄段的善良

在童年时期

友善的行为——合作、分享和安慰他人——可能预示着多年后在青春期的学业成功。

在青春期前

善意的行为可以提升幸福感和受欢迎程度,并减少被欺凌的机会。

在成年期

把钱花在别人身上比花在自己身上更能增加一个人的幸福感。

Daisy Yuhas 编辑《大众科学》专栏“心理问题”。她是一位居住在德克萨斯州奥斯汀的自由科学记者和编辑。她是儿童观鸟指南的作者。

更多作者:Daisy Yuhas
SA Mind Vol 24 Issue 4本文最初以“好心有好报”为题发表于 SA Mind 第 24 卷第 4 期 (), 第 7 页
doi:10.1038/scientificamericanmind0913-8a
©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