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正日的重大哑弹

核哑弹背后的物理学原理

加入我们的科学爱好者社区!

朝鲜声称进行核试验的消息传出后不久,专家们意识到爆炸威力远小于首次核装置的通常水平。核爆炸的威力以千吨衡量,相当于数千吨 TNT 炸药释放的能量。大多数国家首次核试验的当量在 5 千吨到 25 千吨之间。例如,美国 1945 年的“三位一体”试验的当量约为 20 千吨。然而,对朝鲜核试验的估计集中在半千吨左右。据报道,朝鲜官员曾告诉中国,预计爆炸当量为 4 千吨。

一些评论员立即推测爆炸可能不是核爆炸,但在爆炸两天后采集的空气样本证实了爆炸的核性质。其中一个信号是检测到元素氙的放射性同位素,氙是一种化学惰性气体,由这些爆炸中发生的原子裂变产生,即使从地下试验中也很容易渗出。

显然,朝鲜人制造出某种核哑弹。可能出错的原因取决于使用的核燃料。美国官员表示,显然,该装置依赖于钚(如“三位一体”试验和长崎原子弹),而不是铀(如广岛原子弹),空气样本的性质也支持这一结论。事实上,朝鲜拥有大量的钚,但在朝鲜境外,没有人知道其在将大量铀浓缩到武器级水平方面的进展。


支持科学新闻报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将有助于确保未来能够继续刊登关于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思想的有影响力的报道。


钚武器有几种失效的方式。第一种取决于通过内爆过程触发钚。内爆必须极其对称才能完全成功。通常,快速和慢速常规炸药的组合包围着一个钚球(“核芯”)。工程师必须仔细加工构成这种炸药外壳的所有部件,使其形状在同时引爆时产生精确的球形冲击波,将钚压缩到其正常密度的两到五倍(压缩程度越高,爆炸当量越大)。在更高的密度下,原本是次临界质量的钚变成超临界质量——也就是说,发生持续的链式反应,产生爆炸。

如果冲击波未能完全对称——例如,如果一个雷管比其他雷管晚 100 纳秒引爆——压缩效率就会降低,因为核芯会倾向于在冲击波较弱或到达较晚的方向喷出。另一个潜在的麻烦制造者是起爆器,它是核芯中心的一个小型装置,发射中子脉冲,以便在内爆的精确阶段可靠地启动链式反应。起爆器过早或过晚引爆——或根本不引爆——都会降低当量。

爆炸的早期触发,一种称为早发火的哑弹,也可能在存在过多的钚 240 同位素时发生。核反应堆的燃料棒产生所需的同位素钚 239,但燃料棒在反应堆中停留的时间越长,变成钚 240 的就越多。钚 240 每秒不断释放出比钚 239 多数万倍的中子。虽然中子是产生核链式反应的关键粒子,但在内爆早期过量的中子是导致早发火的诱因。

10 月 9 日在丰溪里附近发生了什么,可能只有金正日的科学家才知道。无论如何,这次爆炸的技术缺陷并没有显着改变其政治影响。

©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