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宇航局的开普勒飞船是有史以来最多产的系外行星猎手,它已从一次神秘的故障中恢复,并可能很快能够恢复运行。
任务管理人员成功地使 开普勒 于周日(4月10日)脱离了“紧急模式”(EM),该太空望远镜处于稳定状态,其天线指向地球,从而可以恢复通信。
美国宇航局艾姆斯研究中心(位于加利福尼亚州莫菲特菲尔德)的开普勒任务经理查理·索贝克在一份声明中说:“一旦数据传回地面,团队将彻底评估所有机载系统,以确保航天器足够健康,能够恢复科学模式并开始K2任务的微透镜观测活动,称为第9次观测活动。” “预计这次检查将持续到本周。[图库:开普勒行星世界]”
关于支持科学新闻报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 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关于塑造我们今天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开普勒的操控人员在周四(4月7日)发现,航天器进入了EM——有史以来最低的运行模式。他们仍然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异常,尽管他们已经排除了某些可能性。
例如,开普勒在计划中的一次机动前约14小时进入EM,该机动本应将航天器指向银河系中心,以进行上述第9次观测活动。因此,团队认为机动或天文台的姿态维持反作用轮不是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
索贝克写道:“将并行进行对事件原因的调查,重点是使航天器恢复科学运行。”
耗资6亿美元的开普勒任务于2009年3月发射,任务是确定类地行星在银河系中出现的普遍程度。该天文台非常成功,迄今已发现1,000多颗已确认的系外行星——超过所有已知外星世界的一半——以及3,500个额外的“候选者”,其中绝大多数很可能被证明是真实的。
2013年5月,开普勒四个反作用轮中的第二个发生故障,结束了该航天器最初的行星搜寻任务。但是,任务团队成员找到了如何借助阳光压力稳定开普勒的方法,并且该航天器于2014年开始了新的K2任务。
开普勒在K2期间仍在寻找系外行星——它通过记录当外星世界从航天器的角度在其恒星前方经过时引起的微小亮度下降来实现这一点——但规模更有限。该天文台还在一系列K2“观测活动”中研究各种宇宙物体和现象,包括超新星和我们太阳系中的天体,如小行星和彗星。
版权所有 2016 SPACE.com,Purch 公司。保留所有权利。未经许可,不得发布、广播、改写或重新分发此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