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试图躲避饥饿鸟类的昆虫来说,闪亮的虹彩外壳似乎不是最佳的进化策略。但近年来,生物学家已经表明,虹彩——根据视角的不同,色彩会发生光泽变化——实际上可以将绿宝石甲虫伪装起来,使其融入阳光斑驳的树叶中。现在,一项发表在《动物行为学》杂志上的新研究表明,虹彩还有另一种保护这些昆虫的方式,即使它们走到显眼的地方:鸟类似乎天生就对颜色变化本身抱有警惕。
研究作者表示,这是首次表明虹彩(而非简单的光泽或鲜艳的色彩)能够阻止捕食者。“实际上,这种可变性,即虹彩的标志,对于这种保护功能至关重要,”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的研究员、该研究的主要作者卡琳·谢恩斯莫说。
为了测试鸟类对虹彩甲虫不同颜色的反应,谢恩斯莫和她的同事们摆放了有光泽的、变色的Sternocera aequisignata宝石甲虫外壳,以及人工的有光泽的和无光泽的绿色外壳,以及带有无光泽清漆的变色外壳。他们在这些外壳中放入了面包虫作为诱饵,然后将这个自助餐提供给刚出生一天的家鸡(这样做是为了确保任何反应都是天生的,而不是后天学习的捕食策略)。
支持科学新闻报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将帮助确保未来能够继续讲述有关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思想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

宝石甲虫Sternocera aequisignata的虹彩绿色外壳以及用于测试雏鸡对虹彩反应的三个人造外壳。
图片来源:卡琳·谢恩斯莫
雏鸡狼吞虎咽地吃掉了无光泽绿色外壳下的面包虫,但在遇到有光泽的外壳和两种变色类型的外壳时,它们犹豫了。另一家实验室在2017年发表的一篇论文表明,鸟类会躲避光泽,但研究人员表示,此前并未记录到对变色的特定回避行为。
赫尔辛基大学的生物学家乔安娜·马佩斯曾参与2017年的研究,但未参与这项新论文,她赞扬了谢恩斯莫团队控制每种外壳表面处理的方式,“特别是创造出无光泽的虹彩信号——这真是太棒了。”
新的发现表明,虹彩是一种进化的双重交易:它帮助宝石甲虫隐藏,但也吓跑了设法发现它们的捕食者。谢恩斯莫推测,这可能有助于解释为什么如此多的昆虫是虹彩的:它“使它们在许多不同的环境中都能受到保护。”
这种假设也可能解释了为什么这些宝石甲虫进化出使用虹彩,而不是更典型的警告色,如鲜红色或橙色。虽然有些有毒的昆虫,如瓢虫和帝王蝶,使用这些鲜艳的色彩来告诫鸟类退避三舍,但这些颜色也更显眼。这些昆虫的毒液在它们被注意到时提供了一种后备保护。对于这种没有化学防御能力的宝石甲虫来说,来自传统警告色的额外关注可能并不值得——最好在可能的情况下融入环境。
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辨别为什么虹彩似乎会吓到鸟类。这些宝石甲虫可能是在模仿其他具有化学防御能力的虹彩昆虫。谢恩斯莫说,可以通过分析昆虫的族谱来证实这一想法,看看虹彩与毒液在多大程度上同时出现。马佩斯则认为,虹彩可能只是迷惑了捕食者:如果甲虫的颜色发生变化,捕食者可能无法将其归类为安全或危险。

当受到放在下面的面包虫诱惑时,小鸡对不同的外壳表面处理做出反应——避开虹彩外壳。
图片来源:卡琳·谢恩斯莫
尽管还需要更多的工作来充分理解虹彩作为一种警告的作用,但谢恩斯莫说,她为这项研究展示了自然的细微之处和复杂性而感到自豪。她说,人们很容易找到一个答案就停止寻找,但“真正重要的是要意识到颜色实际上可以同时服务于多种目的——它们不一定只为一个特定目的而进化。”
本文的一个版本,标题为“炫目的防御”,已改编收录在2022年8月刊的《大众科学》杂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