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飞跃:国际空间站的建造——模块化组装 [幻灯片]

1998年至2010年间,空间站从一个俄罗斯模块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轨道前哨,大小相当于一个足球场。

加入我们的科学爱好者社区!


关于支持科学新闻业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业 订阅。 通过购买订阅,您将帮助确保未来能够继续讲述关于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


2000年11月2日,一艘俄罗斯联盟号飞船与刚起步的国际空间站(ISS)对接。该飞船搭载了远征1号的两名俄罗斯人和一名美国人——谢尔盖·克里卡列夫、尤里·吉登科和比尔·谢泼德——这三人将作为首批宇航员在空间站上度过四个多月的时间。

十年过去了,国际空间站现在是航天史上持续载人时间最长的轨道前哨站,自克里卡列夫、吉登科和谢泼德首次抵达以来,一直有轮换的宇航员驻守。

在那段时间里,空间站名副其实,迎来了许多其他国家的访客——其中包括意大利、比利时、日本、加拿大、德国和法国——以及一些搭乘俄罗斯火箭的付费客户。 并且,由于数十次美国航天飞机和俄罗斯无人“进步号”货运飞船向空间站运送硬件,空间站的规模和技术能力也大大增强。

点击此处观看国际空间站的演变过程——从1998年进入轨道的孤独的、无人驾驶的曙光号模块,到今天这个绵延100米的庞大前哨站——这一切都由访问空间站的航天飞机宇航员记录下来。

©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