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美国方言协会》的年度词汇是“truthiness(似真性)”,由斯蒂芬·科尔伯特在他的新闻讽刺节目《科尔伯特报告》中推广开来,意思是“我们希望存在的真相”。2016年,《牛津词典》提名“post-truth(后真相)”为其年度词汇,将其定义为“与客观事实在塑造公众舆论方面不如诉诸情感和个人信仰有影响力的情况相关或表示这种情况”。2017年,“fake news(假新闻)”的使用量增加了365%,在《柯林斯英语词典》的“年度词汇候选名单”中名列榜首,该词典将其定义为“在新闻报道幌子下传播的虚假,通常是耸人听闻的信息”。
我们是否生活在一个由似真性、假新闻和另类事实构成的后真相世界中?自科学革命以来,我们在理解世界和我们自身方面取得的所有进步,是否已被社交媒体帖子和推文的狂轰滥炸所抹杀?并没有。正如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史蒂芬·平克在其辉煌的新书《当下的启蒙:为理性、科学、人文主义和进步辩护》(维京出版社,2018年)中所观察到的那样,“虚伪、真相修饰、阴谋论、异乎寻常的大众错觉和群体性疯狂与我们这个物种一样古老,但有些想法是正确的,有些想法是错误的这种信念也同样古老。”
即使评论员宣称真相的终结,政客们也在玩弄真相,但思想的竞争市场也随之兴起,互联网时代的新工具应运而生:实时事实核查。当政治家在演讲中歪曲现实时,Snopes.com、FactCheck.org 和 OpenSecrets.org 的事实核查员会对他们的真实性进行评级,PolitiFact.com 甚至诙谐地将声明评为“真”、“大部分为真”、“半真半假”、“大部分为假”、“假”和“着火的裤子”。政治事实核查甚至已成为“点击诱饵”(《牛津词典》2014年年度词汇的亚军),正如 PolitiFact 的编辑安吉·德罗布尼克·霍兰在2015年的一篇文章中解释的那样:“记者们经常告诉我,他们的媒体机构已经开始在其报道中突出事实核查,因为在辩论或备受瞩目的新闻事件之后,有很多人点击事实核查故事。”
关于支持科学新闻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事业 订阅。 通过购买订阅,您将帮助确保未来能够继续刊登关于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
平克指出,今天的“事实核查”道德观远非倒退,“如果在早期几十年,虚假谣言经常引发大屠杀、骚乱、私刑和战争(包括1898年的美西战争、1964年的越南战争升级、2003年的伊拉克入侵以及许多其他战争),这种道德观将对我们大有裨益。” 他说,与我们的中世纪祖先相反,“今天很少有有影响力的人相信狼人、独角兽、女巫、炼金术、占星术、放血疗法、瘴气、动物祭祀、君权神授或彩虹和日食中的超自然预兆。”
我们的时代被称为科学时代是有原因的,而这个原因就是理性本身,近几十年来,理性受到了认知心理学家和行为经济学家的抨击,他们断言人类天生是非理性的,也受到了后现代主义者的抨击,他们声称理性是父权制压迫的霸权武器。胡说八道!称之为“factiness(事实性)”,即看起来像事实但实际上不是事实的性质。所有这些声明都是自相矛盾的,因为“如果人类没有理性能力,我们就永远无法发现他们非理性的方式,因为我们将没有理性的基准来评估人类的判断,也没有办法进行评估,”平克解释说。“人类的大脑在适当的情况下是能够理性的;问题是确定这些情况并更牢固地将它们落实到位。”
尽管存在逆火效应,即当人们面对相反的事实时,会加倍坚持自己的核心信念以减少认知失调,但当反证势不可挡时,尤其当相反的信念被自己部落中的其他人接受时,可能会达到“情感引爆点”。“去偏见”计划有助于这一过程,在这些计划中,人们被介绍到困扰我们物种的众多认知偏见,例如确认偏差和可得性启发法,以及许多不争论的方式:诉诸权威、循环论证、人身攻击,尤其是诉诸希特勒。教导学生批判性地思考问题,让他们讨论和辩论所有方面,特别是清楚地表达自己和他人的立场至关重要,就像问“您需要什么才能改变主意?”一样。这是波特兰州立大学哲学家彼得·博戈西扬使用的一种有效的思考工具。
“无论需要多久,”平克总结道,“我们绝不能因为政治领域中存在认知和情感偏见或非理性痉挛而灰心丧气,放弃对理性与真理的不懈追求这一启蒙理想。” 这是一个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