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劳伦斯大学心理学教授、《更广阔视角的记忆》大学教材的合著者艾伦·塞尔曼解释道。
在科学文献中,与大众所说的照相式记忆最接近的术语是“映象记忆”。识别映象记忆者(通常指具有映象记忆的人)最常见的方法是图片诱导法。在这种方法中,一张不熟悉的图片被放在画架上,让参与者仔细扫描整个场景。30秒过后,图片被移走,参与者被要求继续注视画架,并报告他们能观察到的任何内容。拥有映象记忆的人会自信地声称仍然“看到”图片。此外,他们可以扫描并检查图片的不同部分,就像图片仍然实际存在一样。因此,映象记忆的一个标志是,映象记忆者在回答关于已消失图片的问题时使用现在时,并且他们可以极其详细地报告图片的内容。
映象与其他形式的视觉意象在几个重要方面有所不同。首先,映象不仅仅是一个长长的后像,因为后像会在你移动眼睛时移动,并且通常与原始图像的颜色不同。(例如,闪光灯相机可以产生后像:闪光灯是亮白色,但后像是黑点,并且每次你移动眼睛时黑点都会移动。)相比之下,真正的映象不会在你移动眼睛时移动,并且与原始图片的颜色相同。其次,我们可以从记忆中创建的常见视觉意象(例如卧室的图像)不具有大多数映象的特征,映象几乎总是无意识地并且一部分一部分地消失。此外,无法控制映象的哪些部分消失以及哪些部分保持可见。与从记忆中创建的常见视觉意象不同,大多数映象仅持续大约半分钟到几分钟,并且可以通过有意眨眼的简单动作永久性地销毁映象。此外,一旦从视野中消失,映象很少能被再次检索。
支持科学新闻报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关于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您可能会期望一个声称在图片被移除后仍然能看到图片的人能够对原始图片有完美的记忆。毕竟,完美记忆通常是常用短语“照相式记忆”所暗示的含义。然而,事实证明,许多映象的准确性远非完美。实际上,除了经常在一些细节上不完整之外,映象记忆者改变视觉细节甚至发明一些原本不存在的细节也很常见。这表明映象本质上肯定不是照相式的,而是从记忆中重建的,并且可以像其他记忆(包括视觉和非视觉记忆)一样受到认知偏见和期望的影响。
绝大多数被确认为具有映象记忆的人是儿童。青春期前儿童拥有这种能力的普遍性估计约为2%至10%。这是一种机会均等的现象——在谁更有可能成为映象记忆者方面没有性别差异。虽然肯定存在争议,但一些研究人员也认为,映象记忆在某些智力迟钝人群(特别是那些迟钝最有可能源于生物而非环境因素的个体)以及老年人群中更频繁地发生。然而,除了少数显著例外,大多数研究表明,几乎没有成年人似乎具有形成映象的能力。
为什么会这样呢?没有人真正知道,尽管部分答案可能与关于这种图像发展的一个相当晦涩的事实有关。研究表明,如果在扫描原始图片时进行口头表达,会干扰映象的形成。这种表达可能是一些看似无害的事情,例如在最初扫描过程中看到一条大狗时暗自说出“圣伯纳德犬”。因此,为什么很少发现年长的映象记忆者的部分原因可能是,成年人比儿童更有可能尝试通过口头和视觉方式将图片编码到记忆中。如果这是真的,那么这意味着成年人更有可能破坏映象的形成,因此即使他们真的拥有这种能力,也更不可能被认定为具有映象记忆。
可以通过学习获得映象记忆吗?我个人对此表示怀疑。据我所知,还没有人尝试教任何人这种能力。尽管映象记忆显然存在,但心理学家仍然不知道它为什么会发生,可能负责的大脑机制是什么,或者为什么它只在如此少比例的人群中发现。这肯定是一个引人入胜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