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伤的歌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悲伤的吗?

研究人员探索不同文化如何对相同的音乐做出反应

雷蒙斯乐队于 1977 年 10 月 30 日在纽约市 CBGB 演出。

音乐能够唤起特定的、通常是强烈的情感,这对于任何听过古斯塔夫·马勒的第五交响曲、比莉· holiday 的《上帝保佑孩子》、《雷蒙斯乐队》的《我想被麻醉》、《丽佐》的《好得像地狱》或过去几个世纪在西方播放列表中找到的无数其他作品的人来说,都不是秘密。

音乐的情感效果当然是重点。它们也是全球范围内蓬勃发展的研究领域的主题,科学家们正在探索音乐引发的许多“主观体验”的本质,例如快乐、悲伤、焦虑和平静。

在最近的一系列实验中,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员及其同事试图确定人们在听音乐时体验到的感受是否“显示出普遍性的证据”。他们比较和分析了 2,800 多名美国和中国研究参与者如何对 2,168 首(主要是西方)器乐样本做出反应。


支持科学新闻报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将有助于确保未来能够继续报道关于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


正如本周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的论文中所报告的那样,该团队确定了中国和美国受试者在听音乐时共享的 13 种截然不同且非常具体的情感,尽管他们存在文化差异。

该研究中使用的音乐在论文中被描述为“有史以来研究过的最丰富的西方音乐样本集”,包括古典、流行、摇滚、独立、嘻哈、节奏布鲁斯、乡村、电影配乐等。还使用了另外 189 首中国传统音乐样本。总共,研究人员收集了研究参与者对样本的 375,230 个判断。

在第一个实验中,受试者听取了西方音乐样本(每个样本只有五秒钟长),并报告了它们引起的具体感受,从研究人员提供的 28 个“主观体验类别”列表中选择回应。列表中的术语包括“胜利/英雄”、“悲伤/沮丧”、“快乐/欢快”、“令人敬畏/惊奇”和“梦幻”。然后,该团队使用数据驱动的统计建模来识别 13 种共享的体验。

第二个实验包括中国音乐,参与者对样本进行了广泛的评估——例如受试者喜欢还是不喜欢它们,或者觉得它们是否令人兴奋。研究人员写道,该研究的一个中心发现是,具体感受比更广泛的特征更能“驱动音乐体验”。论文的合著者、目前是谷歌访问学者的艾伦·S·科恩说:“例如,当我们听到一段胜利的音乐样本时,它会以某种方式释放出这种胜利、成就感。”“我们正在思考关于人类体验的一些基本的东西。”

科恩承认,比较东方和西方文化“有点概括”。但“它确实捕捉到了人们确实存在差异的一个轴心”。论文中指出的文化规范和价值观的差异包括美国的个人主义与中国的集体主义,以及传统在两国社会中的相对重要性。

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心理学教授、该校音乐、声音和表演实验室主任威廉·福德·汤普森想知道西方文化的全球影响力所起的作用。“这里的新发现是中国和美国参与者在为音乐分配情感标签的方式上有很多重叠,”未参与该研究的汤普森说。“这是重要的信息,但这可能是由于参与者接触西方媒体以及此类媒体传达的情感词汇存在相当大的重叠来解释的。美国和中国听众之间观察到的重叠似乎不太可能在所有文化群体中都观察到,但这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哈佛大学音乐实验室负责人塞缪尔·梅尔也呼应了这种担忧。“这篇论文提出了许多关于音乐和情感如何运作的有趣问题,”同样没有参与这项研究的梅尔说。“这是一个巨大的话题,我们对此知之甚少,但[这项研究]在弄清楚那里存在哪些情感方面,至少在他们研究的音乐中,比我见过的任何其他论文都做得更好。但我认为我们根本不知道这如何推广到其他形式的音乐、其他文化以及诸如此类的东西。”

对于他们自己而言,科恩及其合著者,包括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首席研究员达切尔·凯尔特纳,在他们的论文中正面解决了这个问题。“在引入定量方法来研究美国和中国人对音乐的体验时,”他们写道,“我们希望为更广泛的项目奠定基础,记录世界各地对音乐的共同和特定于文化的理解。当研究来自非洲和南美洲等其他地区的音乐传统时,可能会出现不同的体验。”他们在论文中指出,特别令人感兴趣的是“在西方接触有限的小规模文化中与音乐相关联的主观体验”。

©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