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建造一台能够利用量子力学奇异特性的计算机,物理学家们正在研究多种不同的技术,包括超导器件、光子系统、量子点、自旋电子学和分子的核磁共振。然而,最近几个月,使用捕获原子离子的团队已经展示了几项里程碑式的成就,其他方法很难与之匹敌。
量子计算机使用量子比特(qubit)而非普通比特进行运算。一个量子比特不仅可以是 0 或 1,还可以是两者的叠加态,其中零和一的比例在一个状态中结合。
多量子比特叠加态的一个重要类别是纠缠态。在这些配置中,每个量子比特的状态以一种微妙的方式与其伙伴的状态相连,这种联系被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贬称为“幽灵般的超距作用”。例如,在所谓的薛定谔猫态中,所有量子比特在被测量时都会给出相同的结果——0 或 1——即使 0 和 1 之间的选择是完全随机的。(这个名字来源于著名的思想实验,其中 0 和 1 对应于猫的死亡或存活,而单个“量子比特”是猫身体中的所有粒子。)
支持科学新闻报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未来能够继续报道关于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
猫态是量子比特纠错技术的基本构建块。这类错误不可避免地困扰着所有标准的量子计算方法,因为量子比特的状态极其脆弱。
科罗拉多州博尔德市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在 David J. Wineland 和 Dietrich Leibfried 的领导下,现在已经创建了涉及四、五和六个铍离子的猫态。电磁阱将离子以一排排列在真空中,激光操纵它们的状态。该团队估计他们的六离子猫态持续约 150 微秒。
在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大学的 Rainer Blatt 和 Hartmut Haeffner 及其同事依靠类似的技术产生了八个钙离子的纠缠态。在这个实验中,创建的是“W 态”,而不是猫态。在许多方面,W 态比猫态更稳健。例如,从 W 态中丢失一个离子,剩余的离子仍然会处于 W 态。从猫态中丢失一个离子会破坏整个状态。
这两个实验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原则上这些技术可以容纳更多数量的离子。然而,扩展这些方法的一个障碍是,随着离子数量的增加,纠缠态的质量会下降。为了减少这种误差,科学家们可能会调整激光脉冲的细节,使用离子不同的状态来表示 0 和 1,或者完全使用不同的离子种类。
为了使量子计算机发挥作用,不仅必须创建特殊的量子比特状态,还必须以保持其量子特性的方式操纵它们。也就是说,必须在计算机上运行量子算法。密歇根大学安 Arbor 分校的一个小组,在 Christopher Monroe 和 Kathy-Anne Brickman 的领导下,现在已经在两个捕获镉离子的系统上演示了一种称为 Grover 量子搜索的算法。
搜索算法在条目顺序随机的数据库中搜索。搜索特定项目通常需要检查每个条目。量子搜索算法神奇地更快,因为量子计算机可以在叠加态中一次轮询所有数据库条目。对于更大的数据库,速度提升变得更加显著。例如,一个包含一百万个条目的数据库只需要大约 1,000 次量子查找,而不是完整的百万次。
安 Arbor 实验在相当于一个四条目数据库上运行,这四个条目由两个量子比特表示。研究人员表示,他们的系统可以扩展到更多数量的量子比特。
随着成果如此密集和快速地涌现,难怪正如 Monroe 所说,“许多人认为在构建大型量子计算机的竞赛中,离子阱技术遥遥领先于其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