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平气和:互联网正在取代我们的记忆能力吗?

研究人员研究使用互联网作为记忆辅助工具是否会导致大脑变得懒惰,或者记忆是否被高估


关于支持科学新闻报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 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未来能够继续讲述关于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


互联网是使社会变得愚蠢了,还是仅仅成为了一个外部存储单元,增强了人类大脑的记忆容量? 随着我们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电脑随时随地可以使用谷歌 (Google)、互联网电影数据库 (Internet Movie Database) 和维基百科 (Wikipedia),曾经至关重要的将事实记在脑海中的功能已经变得只不过是对记忆卡的回忆。 根据一组研究人员的说法,这种转变不一定是件坏事,也不是不可逆转的。他们的关于搜索引擎和学习的研究发表在7月15日出版的《科学》 (Science) 杂志上。

由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家 贝特西·斯帕罗 (Betsy Sparrow) 领导,研究人员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结果表明,当人们面临难题时,他们很可能会认为互联网会帮助他们找到答案。 事实上,那些期望能够在网上搜索难题答案的人不太可能将信息记在脑海中。 如果人们认为这是他们将来获得该信息的唯一途径,他们往往会记住答案。 然而,无论他们是否记住事实,人们都倾向于回忆起包含他们所寻求答案的网站。

通过这种方式,互联网已经成为外部或“交互记忆”(transactive memory)的主要形式(这个术语是由斯帕罗曾经的学术顾问,社会心理学家 丹尼尔·韦格纳 (Daniel Wegner) 创造的),信息被集体存储在大脑之外。 这与互联网普及之前的过去并没有太大的不同,那时人们依赖书籍、图书馆和彼此——例如在游戏节目 《谁想成为百万富翁?》 (Who Wants to be a Millionaire?) 中使用“求助热线”——来获取信息。 然而,现在,除了口头和印刷的信息来源之外,我们集体和机构知识库的绝大部分都存在于在线和数据存储中。

斯帕罗研究的想法源于许多家庭中常见的现象——几年前,她和丈夫一起看电影,看到一个女演员,但她不太确定是谁。 她在笔记本电脑上使用互联网电影数据库,很快发现这位女演员是安吉拉·兰斯伯瑞 (Angela Lansbury) (1944年在 《煤气灯下》 (Gaslight) 中首次亮相),她后来出演了数十部电影和1980年代和90年代流行的电视剧 《女作家与谋杀案》 (Murder, She Wrote)。

如果互联网从未存在,斯帕罗会有哪些替代方案? 最有可能的是,如果她最终无法自己想出答案,她会向朋友或家人寻求帮助。 另一种选择是查阅电影参考书。 或者她只能忍受那种挥之不去的好奇心,然后继续前进。

斯帕罗说,互联网的情况在很多方面与以往并没有太大的不同。 “不同之处在于,信息比以前更容易获得了,”她说。 “过去,你必须通过大脑中的文件系统,也许在别人的帮助下,才能尝试回忆起来。”

有些人担心从网上收集的信息在他们获取事实的过程中起着太大的作用,但如果信息存在于另一个人的大脑中,这种对外部记忆的依赖似乎让他们不那么困扰。“人们不太容易注意到我们对其他人这样做,但他们很清楚我们对互联网这样做,”斯帕罗说。

此外,斯帕罗认为,记忆被高估了。“显然,我们需要一些记忆事物的基本技能,但我个人从未在记忆事物中看到太多的智力价值,”她说,并补充说,在概念层面上理解信息远为重要。 作为一名教师,她看到一些学生在理解她所教内容相关的认知方面有困难,而如果他们只是简单地记住一堆答案,他们会做得更好。“记忆是更容易做的事情,这就是学生这样做的原因,”她说。

斯帕罗继续研究,如果教师消除对记忆的期望,会对学习产生什么影响。“学生是否能够更好地学习,专注于概念化和理解信息,而不是仅仅记住它?”她问道。“更有可能的是,如果一个人认为信息以后不会可用,他们会尝试记住它,但往往以牺牲理解概念为代价。”

而且,如果我们的设备明天因全球性的 电磁脉冲 (electromagnetic pulse) 而失效,我们仍然会安然无恙。 例如,人们可能依赖手机来记住朋友和家人的电话号码,但她说,负责这种记忆的大脑部分并没有萎缩。“这不像我们已经失去了这样做的能力。”

约翰·苏勒 (John Suler) 是新泽西州劳伦斯维尔莱德大学的心理学教授,也是在线书籍 The Psychology of Cyberspace《网络空间的心理学》的作者,他对此表示赞同。“我怀疑我们仍然会记住对我们重要的信息,同时依靠互联网来验证我们认为可能是真实或已经忘记的事情,并提供我们从未接触过的新信息,”他说。

也许更紧迫的问题是人们是否会发展出审查在线信息的能力。“如果你长时间、努力地寻找,你会找到一个网站来验证你可能想相信的几乎任何东西,无论它是真是假,”苏勒说。“同样清楚的是,网络空间充满了不同的意见、矛盾的‘事实’,以及信息从一个网站传播到另一个网站,给人一种共识性验证的错觉。”

在这方面,互联网就像任何其他记忆系统一样——无论信息存储在哪里,批判性思维的需求都不会减少。

©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