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艾滋病大会重返美国,诸多问题仍待解决

自上次会议在美国举办以来的22年间,情况发生了巨大变化,以至于本次会议的回归实际上标志着艾滋病流行病在治疗、预防、资金和死亡率方面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周日下午晚些时候,在距离白宫不到一英里的地方,美国将见证它22年来未曾见过的景象:国际艾滋病大会的开幕。

今年的会议预计将吸引约 25,000 名科学家、活动家和名人参加,但过去二十年来一直在国外举行,因为 1987 年美国参议院一致通过了一项措施,禁止任何已知感染 HIV 病毒的人进入该国。当时,这个聚会——于 1985 年启动,即在

美国首次确诊病例四年后——每年在美国和国外地点轮流举行。1990 年在旧金山举行的会议是该规则最终确定后首次举行的会议,由于数千名代表缺席而受到严重干扰——以至于原定成为下一个美国主办方的哈佛大学宣布,除非取消禁令,否则将撤回赞助。但禁令并未取消。1992 年的会议改为在阿姆斯特丹举行,此后年会一直远离美国,直到巴拉克·奥巴马总统 于 2009 年底解除了旅行禁令


支持科学新闻报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将有助于确保未来能够继续报道关于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思想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


在这 22 年期间,情况发生了巨大变化,以至于本次会议的回归实际上标志着艾滋病流行病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是监测全球疫情的联合国机构,其最新报告印证了情况正在发生变化的观点。周三发布的这份报告发现,在 3420 万艾滋病毒感染者中,死亡人数正在减少:去年全球有 170 万人死亡,而前一年为 180 万人,2005 年的峰值为 230 万人。与此同时,报告称,过去 10 年中,新感染人数也在下降,降幅近 20%。

与此同时,在经历了多年的失望之后,预防和治疗研究都开始取得令人鼓舞的成果。三年前,科学家报告了在寻找 艾滋病疫苗(被认为是全球根除艾滋病的关键)方面取得的首个有希望的发现。两年前,研究人员发布了 杀微生物剂和可能预防感染的药物混合疗法的首次部分成功的试验结果。去年,一项九国试验表明,让感染者迅速接受治疗可以防止他们传播疾病。自 2007 年以来,科学家们一直在密切关注“

“柏林病人”的进展——据信在 30 多年中感染的 6000 万人中,唯一一位似乎已治愈艾滋病毒的人。

现在的情况与 1990 年大相径庭——当时艾滋病是一种快速蔓延、令人恐惧且必然致命的疾病,正如新纪录片 《瘟疫求生之道》 所捕捉到的那样——以至于两位艾滋病毒研究人员在本周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撰文,大胆地将他们的社论命名为:“艾滋病末日的开始?”

对于任何记得艾滋病毒灾难性来袭的人——我也是其中之一,在早期失去了许多朋友——现在的时刻感觉就像 1996 年那样重大的转变,当时多种药物混合疗法上市,明显处于死亡边缘的人们以看似奇迹般的方式康复了。一位朋友当时打趣说,这是 15 年来他第一次可以把他的花店从快速拨号中移除。

然而:重大挑战依然存在,而且在许多方面,将艾滋病视为慢性病的观念可能会使这些挑战更难应对。

正如两周前《科学》杂志专栏报道的那样,在美国,艾滋病已成为穷人、少数族裔、农村居民和弱势群体的疾病——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已从该国其他地区的心理雷达屏幕上消失。杜克大学卫生政策与不平等研究中心去年 12 月发布的一份冗长分析清楚地表明了疫情的新形态:东南部地区仅占美国人口的 22%,却占新诊断病例的 35%,以及艾滋病死亡率最高的 10 个州中的 9 个州。报告还衡量了艾滋病在多大程度上已成为一种贫困疾病,结果发现,东南部地区——美国最贫穷和最不健康的地区之一——是 99.5% 等待艾滋病药物援助计划的人的居住地。

在世界其他地区,尤其是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艾滋病一直是一种贫困和弱势群体的疾病。它的持续蔓延像一支箭一样指向种族和民族少数群体、性工作者以及在同性恋不受欢迎的地区和文化中的同性恋者的边缘化,尤其指向妇女无法平等参与社会。在全球范围内,感染风险最高的群体是 15 至 24 岁的年轻女性。

许多好消息也可能掩盖了一个关键点:投资减少。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表示,2011 年是中低收入国家在抗击艾滋病方面贡献超过大型国际资助者的第一年,分别为 86 亿美元和 82 亿美元——这种比例转变之所以成为可能,是因为国际资助在四年内没有增加。美国仍然是迄今为止最大的艾滋病资助者,在过去十年中通过总统的艾滋病紧急救援计划以及公私合作的全球抗击艾滋病、结核病和疟疾基金投入了数十亿美元。但正如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全球卫生政策中心主任 J. Stephen Morrison 在艾滋病大会召开前夕指出的那样,经济危机和迫在眉睫的选举正在削弱本届政府的全球卫生行动愿景及其为大胆举措提供资金的能力——而欧元区危机同时危及海外资金。

随着国际艾滋病大会的开幕,科学上的成功以及社会和经济上的绊脚石将成为议程上的重要议题。但疫情一次又一次地表明,现实世界的复杂性如何破坏对进步的期望。在疫情热点地区之外,艾滋病毒研究、治疗和教育尤其容易受到长期艾滋病专家、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的凯文·德科克所说的“疲劳和遗忘”的影响。将会议带回艾滋病最初被发现的国家,或许可以使人们再次感受到疫情持续存在的紧急性。 

Maryn McKenna is a journalist specializing in public health, global health and food policy and a contributing editor at 大众科学. She is author of Big Chicken: The Incredible Story of How Antibiotics Created Modern Agriculture and Changed the Way the World Eats (National Geographic Books, 2017).

More by Maryn McKenna
©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