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五年中,新加坡国立大学量子技术中心的“量子短片”倡议激励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和作家尝试一种独特的科学故事讲述方式。该竞赛每年在征集探索量子力学影响的电影或短篇小说之间轮换。关键要求是什么?每个参赛作品的观看或阅读时间不得超过五分钟。
2016年的竞赛侧重于电影,吸引了200多部参赛作品,并选出了10名决赛入围者。现在,与《大众科学》和《自然》(以及一些科学机构)合作,“量子短片2016”公布了由六名专家评审小组选出的今年一等奖和二等奖获奖者,以及通过公众在线投票选出的“最受欢迎奖”获奖者。
总冠军是《新星》(Novae),电影制作人托马斯·万兹(Thomas Vanz)令人叹为观止的巨星以超新星爆炸式死亡并随后转变为黑洞的可视化作品。就像后来的威廉·布莱克——这位英国诗人和画家曾以思考“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而闻名——万兹在彩色墨滴中构想了超新星。他在巴黎的车库里工作了几个月,拍摄墨水在装满水的鱼缸中翻滚的景象,后来使用计算机软件将原始素材拼接和处理成他关于恒星死亡的戏剧性景象。他的幕后短片详细介绍了《新星》的制作过程,其娱乐性至少与最终影片本身一样。
关于支持科学新闻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事业: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将帮助确保有关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思想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超新星可以通过将恒星核心压缩到无限小的尺寸来形成黑洞,从而产生如此强烈的引力场,以至于它吞噬了光本身。黑洞的压缩核心——用物理学的话来说是“奇点”——因此隐藏在黑色、无光的“事件视界”之后,这是任何落入其中的东西都无法返回的边界。黑洞代表了引力(支配宇宙的整体结构)和量子力学(描述亚原子尺度的宇宙)之间神秘的结合。探测这些奇怪的宏观量子物体的特性很可能是我们深入理解现实本质的最佳途径。
亚军《卫报》(The Guardian)也是最受欢迎奖的获得者。这部电影使用三个人之间的三角恋来探索量子世界的反直觉本质,在量子世界中,实体可以以粒子或波的形式存在——或者,实际上,同时以两者的形式存在,存在于概率的朦胧云雾中。它是印度卡纳塔克邦KLS Gogte理工学院物理学助理教授Chetan Kotabage的心血结晶。
《大众科学》(大众科学)的视频制片人兼自然研究集团(Nature Research Group)多媒体执行编辑Eliene Augenbraun说:“我喜欢它通过文化视角来看待量子物理学。”她还担任了比赛评委,并选择了《卫报》(The Guardian)作为她最喜欢的作品。
获得评委荣誉提名的其他参赛作品包括《逼近现实》(Approaching Reality)、《在一起——平行宇宙》(Together—Parallel Universe)和《波莱罗》(Bolero)。《自然》(Nature)首席多媒体编辑兼比赛评委Charlotte Stoddart表示,她“对电影制作的质量和创意印象深刻”。您可以在这里观看所有决赛入围作品。
下一次“量子短片”(Quantum Shorts)征集活动将于今年晚些时候举行。2017年的竞赛将继续其电影和散文之间的年度轮换,主题将是短篇小说。公告将通过“量子短片”Twitter帐户和Facebook页面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