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洋最古老的沉船即将挖掘

这艘有2000年历史的沉船位于斯里兰卡海岸附近,可能蕴藏着关于罗马和亚洲社会之间贸易的线索

印度洋已知最古老的沉船已经在斯里兰卡南部海岸的海底沉睡了大约 2000 年。在短短几周内,水肺潜水考古学家将开始在该地点进行为期数月的挖掘,寻找有关古代罗马和亚洲之间贸易的线索。

这艘沉船位于海面以下 110 英尺(33 米)处,就在戈达瓦亚渔村附近。20 世纪 90 年代,德国考古学家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港口,该港口是公元二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港口。

这艘沉船是在十年前才被发现的,它看起来不像典型的骨架船体。相反,考古学家正在处理的是一个由腐蚀的金属条和散落的其他古代货物(包括玻璃锭和陶器)组成的混凝土堆,这些货物在强劲的水流中,甚至可能偶尔的海啸中,在海底翻滚了数百年。[查看全球沉船的令人难忘的图像]


支持科学新闻报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 订阅来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未来能够报道关于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


德克萨斯 A&M 大学航海考古研究所所长黛博拉·卡尔森说:“一切都相当破碎”,她正与来自美国、斯里兰卡和法国的同事一起领导前往戈达瓦亚沉船的探险活动。无论多么混乱,这艘沉船都可能填补现有证据中的空白,这些证据表明,将金属和异国商品(如丝绸)从亚洲带到罗马世界的贸易。

缺失的一环

学者们认为,在公元前一世纪罗马吞并埃及、获得通往印度洋的门户红海之后,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加剧了。卡尔森指出,贸易路线在文学和历史资料中有记载,例如公元一世纪的希腊语手册《红海指南》,它告诉从地中海和红海出发的水手,在印度洋应该去哪里,以及应该携带、出售和购买什么。

卡尔森在电话采访中告诉《生命科学》:“我们只是没有实际参与贸易的船只。”

卡尔森说,他们很可能不会发现“确凿证据”来明确证明这艘注定要失败的船是驶往罗马的。(同样,考古学家可能也无法判断这艘船是如何灭亡的,尽管卡尔森——她描述了“不虔诚的水流”阻碍了该团队去年许多潜水尝试——怀疑汹涌的海浪可能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对沉船的发现可能至少有助于说明斯里兰卡是这种贸易中的“关键”,因为如此多的货物通过该岛到达了地中海,卡尔森说。[照片:潜水寻找著名的罗马沉船]

那里有什么?

戈达瓦亚沉船的最初痕迹是在 2003 年发现的,当时当地渔民潜到该地点,并带回了古代文物,其中包括一个形状像小长凳或带脚桌子的磨石。卡尔森说,在被称为佛塔的文物丰富的佛教纪念碑中也发现了类似的石头。

卡尔森在 2010 年首次亲眼目睹了这艘沉船。她和她的同事在 2011 年至 2013 年期间的后续三次探索活动中对沉船进行了部分记录。到目前为止,在沉船周围发现的大多数物体看起来像是当地的商品,其中许多是原始形态。还有更多看起来像佛教的磨石;铁锭和铜锭(或腐蚀后的残余物);以及来自南印度泰米尔海岸的蓝绿色和黑色玻璃锭,这些玻璃锭可能会被熔化以制造器皿或珠子。

为了确定沉船的年代,卡尔森和同事们从堆中提取了三个嵌入其中的精细木材样本,并将其送到两个独立的实验室进行测试。这些木材碎片可能是古代沉船的残余物,其年代可以追溯到至少公元前一世纪或公元一世纪。

卡尔森说:“我 2010 年第一次看到这艘沉船时非常怀疑。我认为这东西不可能那么古老。”“但是我们提取了这些木材样本,当收到结果时,我有点震惊。”

这个土堆覆盖了一个约 20 英尺 x 20 英尺(6 米 x 6 米)的区域,尽管该团队在对该地点的短暂探索中尚未能够确定沉船的起点和终点。今年,他们将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调查;如果天气允许,该团队预计将在 2 月中旬开始潜水,并继续工作到 5 月。

除了确定沉船的可靠轮廓外,卡尔森还希望她和她的同事能够固定住一部分水下土堆,将其抬到水面,并在水池中筛选其内容物,寻找硬币、个人物品以及可能被锁在沉积物中的任何其他东西。从封闭的陶瓷罐中,该团队甚至可能能够回收古代植物材料,例如花粉,这甚至可以表明该船在海上的时间。

该项目获得了国家人文基金会的资助。除了来自航海考古研究所的同事外,卡尔森还与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斯里兰卡考古部门的研究人员合作。

版权所有 2014 生命科学,TechMediaNetwork 公司。保留所有权利。不得发布、广播、重写或重新分发此材料。

LiveScience is one of the biggest and most trusted popular science websites operating today, reporting on the latest discoveries, groundbreaking research and fascinating breakthroughs that impact you and the wider world.

More by LiveScience
©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