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2009年,麦莉·赛勒斯赚了惊人的2500万美元。这笔钱的大部分来自专辑销售,据报道,当年销量略高于400万张。四百万……四百万?! 你听过麦莉·赛勒斯唱歌吗?真的有四百万孩子愿意花他们辛苦赚来的照看小孩的钱买一张麦莉·赛勒斯的专辑,因为他们非常喜欢听她唱歌吗?嗯,根据最近发表在《神经影像》杂志上的一项研究结果,销售四百万张专辑并不意味着有四百万人喜欢你的音乐。该研究报告称,有充分理由相信,很多购买行为是出于恐惧——一种青少年遍布美国都熟知的恐惧:害怕被社会排斥。
社会排斥的恐惧在青少年中如此强烈,因为他们的关系对于传递使他们能够融入成人社会的教训至关重要。为了正确有效地做到这一点,青少年天生就具备从同龄人,特别是那些拥有更多社会权力的人——更年长或更受欢迎的人那里快速而猛烈地学习的能力。尽管这个系统发展起来是因为它有助于青少年过渡到成年期,但它已被证明是经济决策的绝佳原则。受欢迎的孩子主导着青少年文化,如果他们认可它(《暮光之城》,有人吗?),它就会畅销。
埃默里大学神经经济学主席格雷戈里·S·伯恩斯和他的同事着手更多地了解社会影响力对音乐购买决策的神经和行为机制。研究人员的基本问题是:当人们基于社会影响力改变他们的行为时,是他们实际的偏好发生了改变,还是仅仅是他们的行为发生了改变?为了调查这个问题,他们设计了一项巧妙的行为研究,该研究适合在参与者进行大脑扫描时进行。
支持科学新闻事业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事业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未来能够继续讲述关于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
研究人员选择研究年龄在12至17岁之间的青少年,这个群体被认为极易受到社会影响,并且已知购买了美国至少三分之一的专辑。每位参与者都听了一段从社交网站Myspace下载的歌曲片段。听完片段后,他们被要求进行两项评分,一项表示他们对该片段的熟悉程度(总是所选歌曲的钩子或副歌),另一项表示他们在五分制量表上有多喜欢该片段。然后片段再次播放,他们再次被要求评价他们有多喜欢这首歌。然而,在三分之二的第二次试验中,青少年被展示了一个受欢迎程度评分,该评分是根据歌曲被下载的次数估算的。
当没有显示歌曲受欢迎程度的信息时,青少年改变他们对歌曲的喜好度评分的次数为12%。不足为奇的是,在被展示歌曲的受欢迎程度后,青少年更频繁地改变他们的评分,平均为22%。这种差异非常显著,值得注意的是,在那些改变了喜好度评分的人中,79%的时间青少年将他们的评分朝着受欢迎程度评分的方向改变——他们随大流了。
这些行为发现证实了大量先前关于从众心理的研究,并表明它在美国普通青少年中依然存在且活跃。尽管这些结果令人信服,但它们并未解决青少年是真正“随大流”,还是在进一步思考和来自同龄人的信息后,改变了他们对特定音乐的内在偏好。为了调查这个问题,伯恩斯和他的同事们着眼于大脑活动。
他们的逻辑很简单:使用歌曲的第一次评分,就有可能找到一个与个人报告的喜欢音乐相关的脑区网络。如果在他们在第二次评分中改变主意后,这个网络再次出现,那么这将表明青少年确实基于同龄人的影响改变了他们对音乐的喜爱程度。另一方面,如果在喜好度评分发生变化后,出现了一个不同的区域网络,那么这将更符合青少年只是在顺从同龄人的观点。
基于青少年初始评分的歌曲喜爱程度与尾状核头部的活动密切相关。尽管尾状核活动的具体性质仍然是争论的焦点,但大多数人认为该区域的活动与奖励和价值评估高度相关。因此,它似乎反映的是快乐,而不是熟悉度。研究人员还观察到一些区域的活动,这些区域 ранее与听音乐的愉悦方面有关。
当青少年改变他们的评分时,根据他们的大脑活动,这与对音乐喜爱程度的增加无关。相反,出现了一幅非常不同的图景。与改变评分相关的区域网络包括双侧脑岛、前扣带皮层、辅助运动皮层和额极——这些区域 ранее与焦虑和疼痛有关。当青少年被展示与他们自己的评分不符的受欢迎程度评分时,这些区域都显示出活动增加,这意味着他们在改变自己的评分之前就有了这种神经反应。有趣的是,在研究开始时通过调查测量确定对受欢迎程度最敏感的个体,在从众行为中表现出最强的脑岛活动。简而言之,脑岛活动越强,从众的可能性就越高。作者认为,这种活动模式可以用认知或情绪失调来解释,这种失调是由一个人的评分与他人的评分不匹配引起的。
因此,作者认为,从众似乎不是出于像同龄人一样行为的积极效用而驱动的,而是出于对成为“逆行者”的焦虑和痛苦。再次,这指向了同伴影响在青少年时期的作用。在青少年时期,同龄人拥有相当大的强制力——也就是说,当社会规范未被遵守时,朋友们会迅速施加不赞成、嘲弄和拒绝。被同龄群体拒绝的痛苦可能是生死攸关的问题,正如最近新闻中的网络欺凌案例所表明的那样。
那么这项研究在实践中意味着什么呢?嗯,对于商业和家长来说,其含义非常不同。在营销方面,如果你想卖出大量专辑,让受欢迎的孩子迷上它,他们的认可会在他们过度关注的同龄人中引起足够的恐惧,从而使音乐畅销。仅仅花12.95美元就能与另一个青少年建立联系的想法对青少年非常有吸引力,他们一心想保持自己在同龄群体中的地位。
对于家长来说,其含义略有不同。从这些发现中获得安慰。很有可能你的青少年实际上并不喜欢你在他们短暂地摘下耳机时听到的那些糟糕的音乐。事实上,研究人员发现,对他人评分最敏感的青少年参与主动聆听的程度要低得多(考虑到一些流行音乐的歌词,这一点尤其令人鼓舞)。对于家长来说,最重要的是,如果你的青少年对最新汉娜·蒙塔纳专辑的需求使他们与同龄群体保持一致,那就把它看作是他们意识到自己文化的标志——而这种类型的从众行为通常预示着青少年最终会成为适应良好的成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