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一罐腌黄瓜应该没有那么困难。当你忙着咕哝、皱眉、单脚跳,并把罐子抵在髋部,直到盖子弹开时,一个年轻的大脑可能正在分析这一景象,并从中学习。
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观察到成年人努力尝试并最终成功完成某件事的婴儿,在面对完全不同的任务时,更有可能表现出坚持不懈的精神。
之前的研究表明,婴儿可以通过几个例子来模仿动作和学习概念。周四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这项新研究发现,婴儿还可以从成人的行为中推断出价值观——例如,什么时候值得坚持尝试。“婴儿用来学习概念或关于世界的事物的推论机制,他们也可以用来学习和改变自己在世界上的行为,”麻省理工学院的认知科学家、该研究的资深作者劳拉·舒尔茨说。“我们没有意识到婴儿有多么关注我们,并从我们的行为中得出推论。”
关于支持科学新闻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关于当今世界塑造我们的发现和思想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生、该研究的主要作者朱莉娅·伦纳德招募了 262 名年龄在 13 到 18 个月之间的婴儿,他们正在参观波士顿儿童博物馆。伦纳德向婴儿展示了三种情景之一。第一种情景涉及一些表演。伦纳德假装是一个“挣扎”的成年人,正在与两个不同的玩具搏斗:一个里面装着橡胶青蛙的番茄容器和一个连接着奶牛钥匙链的登山扣。她使用能够吸引孩子的语言,配合眼神交流和诸如“嗯,我怎么把我的玩具从这里拿出来呢?”之类的困惑短语,假装努力与每个玩具搏斗 30 秒,然后成功打开容器并将钥匙链从登山扣上取下。
然后,伦纳德向每个受试者展示了一个不同的玩具——用贺曼音乐卡片内部的装置手工制作而成——并秘密启动了它,使用侧面的一个隐藏按钮向孩子展示它是可以工作的。但她设计的这个玩具很难弄清楚如何启动它(尽管有几个小天才做到了,并被排除在结果之外)。顶部是一个大的、无法使用的按钮,对于婴儿来说,这显然是启动玩具的方式。在播放了五秒钟的“一闪一闪亮晶晶”之后,她把玩具递给婴儿并离开了房间。
在第二种情景中,她在打开容器或拆下钥匙链时几乎没有表现出任何努力。在 30 秒内,她迅速地用每个物体三次达到了她的目标。然后,她再次拿出音乐玩具,递给婴儿并离开了房间。在第三种变化中,她没有表演任何东西,而是直接将玩具递给孩子。
那些看到伦纳德在达到打开容器和将钥匙链从登山扣上分离的目标之前努力了 30 秒的婴儿,与那些看到她迅速达到目标或没有看到她做任何事情的婴儿相比,按下玩具按钮的次数明显更多——表现出坚持不懈。
这项研究不仅仅是演示模仿。“我们当然知道婴儿可以观察某人,并弄清楚他们想要做什么,”哈佛大学的心理发展学家保罗·哈里斯说,他没有参与这项研究。“但这远远超出了这一点,它表明婴儿可以观察某人,并衡量他们尝试做某事的坚持程度,然后在他们自己面临挑战时效仿。”哈里斯和其他人长期以来一直在思考儿童如何获得“思维模式”——例如重视坚持不懈或假设自己没有能力做某事等——这些是带入智力任务中的想法和概念。“这里有一个证据表明,成年人可以通过模拟这种坚持不懈的行为,以一种相当直接的方式影响甚至幼儿,”他指出。
大多数关于思维模式的先前研究都集中在学龄儿童身上。对于马里兰大学帕克分校的心理发展学家卢卡斯·巴特勒来说,受试者的年轻年龄使这项研究最有趣,他也不是该研究的一部分。“事实上,[婴儿] 可以仅仅通过观察某人并将其内化来获得这些信息,这告诉我们,如果我们想培养有毅力的孩子——你可以称之为‘坚韧’——我们应该尽早开始,并且我们应该考虑如何为我们自己应对挑战的方式建模,”巴特勒说,他还在同一期的《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观点文章。
在重复相同的实验并获得类似结果后,伦纳德想测试一个更真实的情况。当成年人在现实生活中挣扎时,他们更有可能专注于任务,而不是用线索来吸引孩子。伦纳德第三次重复了实验,在实验中,她没有与婴儿进行眼神交流,也没有用孩子友好的方式说话。她没有用引人入胜的“婴儿声音”说“嗯,我怎么把它从这里拿出来呢?”,而是用普通的语气对自己说。与最初的实验一样,婴儿似乎仍然认为努力是有价值的——但是他们按下按钮的坚持程度不如伦纳德给出孩子友好的线索时那样。“奇怪的是,为什么[婴儿]只是观察这个人时,学习效果不如获得互动线索时那么强,”布达佩斯中欧大学的认知发展科学家吉奥吉·格格利说,他没有参与这项研究。但是,“对我来说,最有趣的问题是:你能证明坚持是值得的吗?这项研究表明,确实是可能的。”但是,他对得出重大结论持谨慎态度。“目前还不清楚是什么因素在调节这种效应,”格格利说。研究人员表示,他们希望进一步探索哪些因素对婴儿的影响最大——是说话、手势、语气还是其他因素。
在后续研究中,研究人员希望探讨接触坚持不懈的影响持续多长时间,尤其是在婴儿长大并开始上学后,以及如果成人在努力尝试后未能完成给定的任务,他们会如何反应。舒尔茨也有兴趣了解这些结果是否在现实世界中——在婴儿的家中——成立。她说,她“非常尊重父母,尤其是作为父母的一员,所以我不会根据实验室研究来妄下育儿建议。”她补充说,她希望“这也许会稍微让人放心,你不必让一切看起来都那么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