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守候:昆虫有情感吗?

这些有翅膀的传粉者似乎有情感,但它们是否主观地体验感觉仍是一个开放性问题

查尔斯·达尔文曾在他的著作《人类和动物的情感表达》中写道,昆虫“表达愤怒、恐惧、嫉妒和爱”。那是1872年。现在,将近150年后,研究人员发现了更多证据表明达尔文可能是对的。根据本周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大黄蜂似乎具有“积极的情感状态”。换句话说,它们可能体验到类似于快乐的东西。然而,对一些人来说,这个想法仍然存在争议。

与人类不同,你不能简单地要求蜜蜂审问自己的情绪并描述它们。相反,研究人员必须寻找证据,证明昆虫具有认知、行为和生理方面的构建模块,这些模块结合起来可以产生像情感这样复杂的现象。

伦敦玛丽女王大学的生物学家克林特·佩里设计了一个实验来做到这一点。他和他的同事训练大黄蜂区分放置在容器左侧的蓝色花朵和右侧的绿色花朵。当蜜蜂探索蓝色花朵时,它们发现了 30% 的糖溶液。但是当它们探索绿色花朵时,它们啜饮的是普通的无糖水。最终,蜜蜂学会了将蓝色花朵与美味的奖励联系起来。


支持科学新闻报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有关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然后,研究人员在中间位置用颜色模糊的花朵测试了蜜蜂。一半的昆虫在测试前获得了 60% 的糖溶液,这些蜜蜂更快地飞向模糊的蓝绿色花朵。其余没有给糖的蜜蜂飞得更慢。

尽管缺乏证据,但假设模糊刺激包含奖励被称为乐观偏差。佩里的实验表明,少量的糖增强了蜜蜂的积极情绪状态,使它们更乐观地认为花朵会含有含糖的款待。

听起来熟悉吗?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人类身上——如果新生儿吃过甜食,他们哭闹会减少,少量的糖果也会增加成年人的积极情绪并改善糟糕的心情。佩里说:“当我们吃了一块美味的黑巧克力时,我们中的许多人会以更好的方式看待世界。”

为了确保蜜蜂的飞行行为是由其潜在的情绪状态引起的,而不仅仅是糖分过高,研究人员用其他不熟悉的、新颜色的花朵测试了这些昆虫。佩里说,这种效果专门针对颜色介于它们接受训练的蓝色和绿色色调之间的花朵,而不是针对任何其他颜色。

在另一项涉及模拟捕食者攻击的测试中,添加糖分的大黄蜂也表现出同样的乐观偏差。在野外,大黄蜂有时会受到潜伏的蟹蛛的攻击。为了模仿这种攻击,研究人员用海绵头的机械印章轻轻抓住蜜蜂三秒钟,然后释放它们。在“攻击”前获得糖水的昆虫比没有获得糖水的昆虫更快地恢复觅食,这表明它们的积极情绪使它们在这种情况下不那么谨慎,更加乐观。

在最后的实验中,当研究人员给蜜蜂一种干扰多巴胺受体的药物时,这种多巴胺是一种与动机和奖励相关的神经递质,这种偏差消失了,这与这种大脑化学物质在哺乳动物中的工作方式相呼应。佩里说:“许多科学家,甚至昆虫学家,仍然认为昆虫是基因预先编程的、僵化的行为机器。”亚利桑那大学的昆虫学家凯蒂·普鲁迪克没有参与这项研究,她也不同意这种观点。她说:“因为它们的构造如此不同,我们倾向于淡化它们的情绪状态——可能是因为我们没有像看待狗、猫或牛那样看待它。”

昆虫不应该体验情感没有内在的原因。另一方面,感觉是另一个问题。尽管我们在日常用语中互换使用这两个术语,但科学家们对它们的使用方式却有所不同。南加州大学的神经科学家兼哲学家安东尼奥·达马西奥说:“情感是行为的集合,许多物种都表达过情感,尽管我们不能确定它们是否感受到了自己的情感表达。”换句话说,情感是身体对外部事件或刺激的适应性反应。感觉是对它们的主观体验。

因此,在收到坏消息时,您的血压可能会飙升,呼吸频率可能会骤降。如果您在徒步旅行时看到美洲狮,您的心率和呼吸频率都会加快,您的大脑会被皮质醇和肾上腺素淹没,您的瞳孔会放大。这些是您身体的情绪反应。它们可能是,但不一定是,与悲伤或恐惧的主观感觉结合在一起。

大黄蜂的情况似乎也是如此,尽管佩里没有证明蜜蜂有感觉。他说:“我们没有表明它们感到快乐。”相反,证据表明蜜蜂拥有构成情感基础的认知、行为和生理机制。

达马西奥解释说:“感觉意味着心智和精神体验的存在,[或]意识。” “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无脊椎动物不仅有情感,而且有可能感受到这些情感。” 如果昆虫有感觉,那将对我们思考这些生物的方式产生巨大的影响,包括我们如何尝试将它们作为害虫来控制。

目前,佩里希望这项研究能够简单地鼓励人们将昆虫视为不仅仅是微小的、不经思考的机器。

Jason G. Goldman is a science journalist based in Los Angeles. He has written about animal behavior, wildlife biology, conservation, and ecology for 大众科学, Los Angeles magazine, the Washington Post, the Guardian, the BBC, Conservation magazine, and elsewhere. He contributes to 大众科学's "60-Second Science" podcast, and is co-editor of Science Blogging: The Essential Guide (Yale University Press). He enjoys sharing his wildlife knowledge on television and on the radio, and often speaks to the public about wildlife and science communication.

More by Jason G. Goldman
©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