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眠专家质疑著名的心理学实验

易受暗示性可能解释了为什么人们在假手中“感觉”到替代性的疼痛或感觉

近年来,心理学遭受了一些打击——最著名的是“可重复性危机”。多次未能重现备受瞩目的研究结果促使人们重新审视那些可能无意中产生表面上显著但实际上只是统计假象的发现的方法。现在,一系列著名的心理学研究受到了新的挑战,这些研究旨在提供一个窗口,了解大脑如何处理我们身体“自我”的内在表征。对这项研究的质疑来自一个不太可能的领域:催眠研究。

长期以来,催眠被视为边缘话题,但在今天的认知科学中,它已变得出人意料地根深蒂固,成为一种可测量、可重复的现象。催眠是一种诱导意识状态看似改变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一个人似乎放弃了自愿控制,变得对暗示高度敏感。催眠研究的发现表明,这种实践归根结底取决于人们的易受暗示程度,新调查背后的研究人员称之为“特质现象学控制”。他们的论文表明,这种特质可能为一些关键研究提供另一种解释,这些研究引用了自我表征或他人行为和经验的神经机制。这项工作还为心理学家如何提高未来研究的严谨性和可靠性提出了新的方法。

这项研究的开始是因为主要作者兼催眠研究员彼得·卢什和英国苏塞克斯大学的心理学家佐尔坦·迪恩斯对以下知识感到好奇:仅凭暗示,即使没有与催眠相关的戏剧性效果,也足以让许多人在一定程度上非自愿地行动,或体验到没有发生的事情。“一旦我们开始在催眠之外的背景下思考暗示,很自然地就开始思考可能发生暗示效应的其他背景,”卢什说。一组进入脑海的研究是关于具身化的研究——也就是说,人们感知物理自我的方式。这些实验使用的方法可以被视为类似于催眠暗示。


支持科学新闻事业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事业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将帮助确保有关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思想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易受暗示性与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需求特征”密切相关——研究参与者倾向于弄清楚研究人员的期望并做出相应的反应。“我们开始怀疑,在实验中,需求特征是否可能充当隐性暗示,”卢什说。该团队开始研究涉及具身化的著名实验,以确定参与者是否正在接受并受到研究人员期望的影响。“这个想法是在这些具身化效应中进行测试——然后引起人们对这种可能性可能发生在所有地方的关注,”卢什说。他的团队于 9 月 25 日在《自然通讯》上报告了他们的结果。

该团队关注的第一个现象是“镜像联觉”,即当人们看到疼痛或触摸发生在其他人身上时,他们也会感到疼痛或触摸。这些效应与镜像神经元系统(当我们做某事以及当我们看到别人做某事时都会放电的脑细胞)有关,一些研究人员认为这是同理心发展的基础。

研究人员首先利用了苏塞克斯大学同事收集的镜像联觉研究数据。他们从同一人群中收集了易受暗示性测量数据,将参与者进行匹配,发现得分预测了人们体验镜像触摸和镜像疼痛的程度。结果表明,易受暗示性可能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镜像联觉效应。“这并不是说这些体验不是真实的,”卢什说,“只是说它们可能与镜像神经元或其他提出的机制无关。”

更进一步,卢什研究了橡胶手错觉,即当参与者看到橡胶手与他们真实的(但隐藏的)手同时被抚摸时,他们会报告感觉橡胶手是他们自己的。这种惊人的效果,在 20 多年前首次被证明,颠覆了我们所认为的“我们”是不可改变的观念,而是指向了我们自我意识的可塑性。

在卢什及其同事对橡胶手实验的测试中,353 名参与者中的每一位都坐在桌子旁,一只手臂被隔板遮挡视线,一只橡胶手臂放置在他们面前。研究人员用刷子同时抚摸隐藏的真手和可见的橡胶手。然后询问受试者旨在揭示身体“所有权”体验的问题。与镜像联觉研究一样,该团队发现易受暗示性预测了参与者体验到错觉的程度。“有趣的是:它突出了隐藏的需求和期望在塑造人们的体验中所起的作用,”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的文斯·波利托说,他没有参与这项研究。

心理学家长期以来一直意识到这可能是一个问题。“暗示肯定存在,并且是心理学实验中的一个问题,所以我欢迎他们提请人们注意这一点,”伦敦大学学院的认知神经科学家帕特里克·哈加德说,他也没有参与这篇论文。“他们在这里选择了正确的挑战。”研究人员在橡胶手实验中试图排除暗示的常用方法是使用对照条件,其中参与者的手与橡胶手不同步地抚摸。如果受试者在这些条件下没有体验到错觉,但在手同时被抚摸时体验到错觉,那么这种效应就不能与暗示联系起来,推理就是这样的。然而,卢什认为,参与者很可能期望这些情况之间存在差异。“那些对照条件完全无效,”他说,因为不同的反应可能完全来自不同的期望。 “但它们已经使用了 20 年。”因此,测试条件下的反应可能完全与暗示有关,这意味着标准的解释是错误的。“我们对自己身体的所有权是如此可塑的观点可能根本不是真的,”卢什说。

卢什说,显示相关大脑活动的脑成像研究和测量皮肤电导的实验都无法提供辩护,因为暗示可以产生相应的大脑活动和生理反应。解决该问题的一种方法是使用尽可能少地泄露研究人员期望的问题,方法是使用所谓的内隐测量。在橡胶手研究中,这通常涉及要求参与者指出手在物理上的位置——测量一个人身体位置感的转变,称为“本体感觉漂移”。但卢什认为,这种方法也存在完全相同的问题,他引用了他进行的一项研究,该研究表明,当人们观看橡胶手实验的视频时,无论他们被问及所有权感受还是手的位置,他们都会给出相同的反应模式。

当然,暗示可能在其中发挥作用,但并非是对镜像联觉或橡胶手错觉的完全解释。“相关性是显著的,但程度适中。看起来有很多东西是无法用易受暗示性来解释的,”哈加德说,他指出,本体感觉漂移——内隐测量——尤其与易受暗示性的相关性不强。这项工作的一个潜在好处是,它可以帮助心理学家提高他们测量的质量。“关于要问的最佳问题,几乎没有做过什么工作,”哈加德说。“这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回答这个问题的方法。”他解释说,这项研究可以通过帮助确定哪些测量方法容易受到暗示性效应的影响,哪些方法不太敏感,从而改进心理学实验。

现在的一个大问题是,对于一般的心理学来说,易受暗示性效应是一个多么广泛的问题。“这些期望可以应用于许多情境——例如,评估非侵入性脑刺激技术的效果,”意大利维罗纳大学的神经科学家米尔塔·菲奥里奥说,她没有参与这项研究。参与者可能会因为被告知他们正在接受脑刺激而体验到明显的效应,即使他们没有,或者当刺激实际上打开时,效应会减弱。这一切可能都取决于个人的期望。“催眠性和期望与安慰剂效应非常相关,”菲奥里奥说。“我们应该开始询问参与者他们对正在发生的事情的看法。”

卢什和他的团队计划研究其他具有异国情调名称的具身化效应,例如面容错觉和匹诺曹错觉。但他们将从最底层开始,检查不可能容易受到暗示性影响的效应,例如简单的视觉错觉(例如,米勒-莱尔错觉)。然后,他们将转向多感官效应,例如声音诱发的闪光错觉(其中人们听到的砰砰声的数量会影响他们报告看到的闪光次数)。最后,研究人员将评估复杂的行为领域,例如社会启动,其中微妙的线索被认为对人们的行为产生无意识的影响——这个领域因无法重复实验而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西蒙·梅金是一位居住在英国的自由科学记者。他的作品曾发表在《新科学家》、《经济学人》、《大众科学》和《自然》等刊物上。他报道生命科学,专攻神经科学、心理学和心理健康。在 X(前身为 Twitter)上关注梅金 @SimonMakin

更多作者:西蒙·梅金
©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