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果民主共和国万巴村附近的森林中,一些残存的倭黑猩猩在树林中繁殖、觅食和休憩。与其他大型猿类一样,这些动物拥有丰富的社交生活,通过大约 80 种手势与同伴交流。苏格兰圣安德鲁斯大学的灵长类动物学家柯尔斯蒂·格雷厄姆花费了数百小时在这群尖叫、抓挠的濒危群体中,以解码其成员的 非语言互动。这项工作证实,例如,当其中一只动物反复刷胸前的黑色绒毛时,它是在乞求被梳理毛发。当它用手托起另一只动物的下巴时,它是在要食物。
格雷厄姆在圣安德鲁斯大学的同事凯瑟琳·霍贝特通过观察乌干达布东戈中央森林保护区的东非黑猩猩,构建了类似的肢体语言词典。这两种物种(人类最亲近的两个亲戚)的手势比它们的叫声更复杂和多样化,而它们的叫声主要反映了诸如寻找食物或发现捕食者等迫切需求。
相比之下,猿类的手势是传达特定日常目标的有意方式,这使得一些科学家相信,这些信号是人类语言的前身。“他们使用更像语言的手势,因此有一种理论认为,人类语言可能从这种手势基础演变而来,”格雷厄姆说。
支持科学新闻事业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事业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将帮助确保未来能够继续讲述关于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
在今天发表于PLOS Biology 的一篇论文中,格雷厄姆和霍贝特提供了惊人的证据,表明这种祖先能力可能在现代人类中仍然存在。他们表明,我们人类可以很好地猜测黑猩猩和倭黑猩猩手势的含义,这进一步暗示语言可能从精细的手和身体信号系统演变而来。
在这项研究中,当数千人在线观看野生猿类举起手臂、抓挠和做出各种姿势的视频时,他们比偶然情况更频繁地领会了动物行话的要点。“没有任何训练且没有看到任何结果或周围行为的人类可以理解黑猩猩和倭黑猩猩的手势意味着什么,”格雷厄姆说。
这一发现表明,人类仍然掌握着这种祖先词汇。“也许这是我们与最后共同祖先共享的东西,而事实上,我们保留了这种理解和使用大型猿类手势的能力,”格雷厄姆说。
这项工作填补了关于共同语言谱系案例中的一个空白。科学家们已经了解到,大型猿类的词汇量有很大程度的重叠:大约 95% 的倭黑猩猩手势与黑猩猩使用的手势相同。更重要的是,在 2019 年的一项试点研究中,霍贝特和她的同事发现,绝大多数两岁以下幼儿使用的手势(他们尚未主要使用口语或手语进行交流)与黑猩猩的手势相同。
但是,一旦后者成年,就很难在野生猿类和人类之间找到任何这种手势重叠。成年人类的交流以口语或手语为主,以及种类繁多的手势,其中许多手势具有文化特异性。“仅仅通过观察人类来辨别我们是否仍然能够使用大型猿类手势交流非常困难,”格雷厄姆说。
几年前,格雷厄姆和霍贝特在收集和分析猿类视频时,想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策略。研究人员通过观察之后发生的事情来解读每种猿类手势的含义。例如,如果一只猿类弯曲后膝并抬起脚,然后它的孩子跳到它的背上,他们可能会得出结论,抬脚意味着“我给你搭个便车”。解码过程耗时数年,涉及筛选数千个此类行为的例子。但一直以来,科学家们都有一种感觉,他们只是明白了动物们在说什么。“我们花费所有这些时间来理解它们,”格雷厄姆说,“但始终在我们的脑海中,就像,‘我们知道这些手势意味着什么。’”
研究人员不知道的是,不花一年中大部分时间与猿类相处的普通人是否也有同样的直觉。2017 年,格雷厄姆和霍贝特决定找出答案。他们设计了他们预期的小型试点研究,其中普通人将尝试通过在线测验从视频中识别黑猩猩手势。每位测试者都会看到 20 个黑猩猩或倭黑猩猩做手势的短片,并被要求决定四个可能的答案中的哪一个描述了每个手势的含义。在其中一个片段中,一只倭黑猩猩推了它的同伴一下。在这种情况下,这只动物是在说“爬到我背上来”。但是,当一只黑猩猩做同样的事情时,它是在告诉它的同伴移动到一个新的地点。
在媒体报道了该团队的工作后,超过 17,000 人登录 观看视频。研究人员排除了未观看所有片段、多次观看片段或表示他们有灵长类动物经验的参与者,最终留下 5,656 个分数。“这是一项非常令人印象深刻的公民科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人类学家埃丽卡·卡特米尔说,她没有参与这项研究。“他们让这么多人观看猿类手势真是太棒了。”
如果人们不知道猿类在做什么,他们偶然猜对的几率是 25%,即在四个答案中正确选择一个。但是,平均得分略高于 50%,考虑到研究的规模,这是一个统计学上很强的结果。“有趣的是,人们似乎能够完成[这项任务],而且不知何故,他们的猜测虽然不完美,但肯定高于偶然,”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比较心理学家费德里科·罗萨诺说,他没有参与这项研究。他说,人类理解宠物(如猫和狗)行为的能力更为有限。“有些人非常擅长解读宠物,但许多人则不然,”罗萨诺说。“事实上,你可能会被咬伤。”
研究参与者甚至理解了模棱两可的猿类手势,即在猿类社会中具有多种可能含义的手势,但有一个例外:当黑猩猩摇晃树枝等物体时,通常意味着“我们做爱吧”,但也可能意味着“离我远点”,具体取决于语境。人们对研究人员称为“物体摇晃”的这种手势的正确含义的选择并不比偶然情况好。总的来说,研究中的准确率因手势类型而异。“这告诉你,对于黑猩猩语言特有的东西,我们不[理解],”日内瓦大学的灵长类动物学家蒂博·格鲁伯说,他没有参与这项研究。
但是,不应低估测试者的成就。猿类通过彼此生活获得解释模棱两可手势的重要背景。“鉴于人们在这些视频中没有获得任何背景信息,他们仍然可以理解这些手势,这真是令人震惊,”格雷厄姆说。
为什么人类可能理解猿类手势仍有待发现。人类和黑猩猩的谱系已经分离了长达六百万年。一种可能性是,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大型猿类都继承了一套共同的手势。另一种可能性是,人类和其他大型猿类都具有使用身体动作作为交流工具的能力,格雷厄姆称之为“具身交流”。
第三种解释是,人类和其他大型猿类之间身体形状的相似性,加上人类的认知能力,使人们很容易从猿类动作中推断出含义。卡特米尔说,这项研究尚未解决这些可能性。她称这项工作是“迈出了美好的第一步”,表明人类可以识别另一种物种交流的意图和含义。但她想知道,“这是因为我们非常擅长进行推断,还是因为存在某种共同的潜在手势系统?”
“我相信手势在语言进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卡特米尔继续说道。“我认为这篇论文为这个故事做出了贡献,并有助于开启新的可能性,即存在一套根深蒂固的手势,或者存在一种根深蒂固的感知、理解和理解手势的能力。”
但罗萨诺不相信人类和其他大型猿类共享一套与生俱来的手势。“人类可以识别狗叫声或狮吼的含义,将其视为一种威胁,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与它们共享吠叫或咆哮作为交流工具,”他说。
格鲁伯说,即使罗萨诺是对的,这项研究本身作为一种教学工具仍然有其自身的价值。让这么多人参与这项研究除了科学之外还有其他好处。“真正酷的是方法论以及人们如何参与其中,”他说。“这让他们明白‘哦,我们和我们最亲近的亲戚是如此接近。’对我来说,这是一个胜利。这是保护的胜利。这是展示将这些人铭记于心、保护他们、拯救他们有多么重要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