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变得更加肉食性

研究揭示全球转向以动物为主的饮食——对环境来说是不祥之兆

加入我们的科学爱好者社区!

一项关于全球食物消费的综合研究表明,中国和印度快速增长的经济正在推动全球肉类消费量的增加,抵消了其他地区的下降。

今天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的这项研究,详细考察了人们的饮食,以及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趋势。 这也是研究人员首次计算出人类的营养级,这是生态学中用于确定物种在食物链中位置的指标。

该指标将植物和藻类(它们自己制造食物)置于营养级 1。 食用植物的兔子占据 2 级。 食用食草动物的狐狸位于营养级 3。 食用其他鱼类的鳕鱼占据 4 级。 北极熊和虎鲸几乎没有或没有捕食者,并且津津有味地吃掉其他哺乳动物,占据最高位置——高达 5.5 级。


支持科学新闻报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 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未来能够继续讲述关于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有影响力的故事。


这项研究由法国塞特海洋开发研究所的渔业科学家西尔万·邦诺莫领导,估计 2009 年全球人类营养级中位数为 2.21,这使我们在全球食物网中与其他杂食动物(如猪和凤尾鱼)处于同一水平。 邦诺莫说:“我们更接近食草动物而不是食肉动物。” “这改变了我们作为顶级掠食者的先入之见。”

向上移动
该研究还考察了饮食模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研究人员使用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 (FAO) 汇编的关于 102 种食物(从动物脂肪到山药)的数据,计算了 1961 年至 2009 年每年 176 个国家的人类营养级。

在全球范围内,从 1961 年到 2009 年,人类营养级增加了 3%,这主要是由印度和中国肉类消费量增加推动的。
图片:Bonhommeau, S. 等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

50 多年来,脂肪和肉类消费量的增加使我们在食物网中进一步向上移动,在此期间,全球人类营养级中位数增加了 3%——或约 0.06。

维也纳阿尔卑斯-亚得里亚大学的环境科学家托马斯·卡斯特纳(Thomas Kastner)说:“这看起来像是一个很小的差异,但当您考虑它是如何计算出来的时,它就很大了。” 他没有参与这项研究。 生物体营养级的计算方法是将饮食中食物的营养级与其消费比例相加。 卡斯特纳说:“变化 0.1 意味着您正在吃更多肉或动物性食物。”

区域差异
但变化并非在全球范围内统一。 像中国和印度这样的国家,数亿人摆脱了贫困——通常也摆脱了几乎只有大米的饮食——它们的营养级显着提高。 然而,像冰岛、蒙古和毛里塔尼亚这样的地方,传统饮食主要以肉类、鱼类或乳制品为主,它们的营养级随着日常饮食的多样化而下降。

计算人类营养级揭示了我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位置,可以帮助科学家了解人类对能源消耗和资源强度的影响。 从碳排放到用水量等各方面来看,生产肉类对环境的影响通常比生产植物性食物大许多倍(以卡路里为单位)。 此外,粮农组织 2006 年的一项研究发现,畜牧业直接或间接造成了全球 18% 的温室气体排放——比所有交通方式加起来还要多。 邦诺莫说:“如果我们都提高我们的营养级,我们将开始对生态系统产生更大的影响。”

本文经《自然》杂志许可转载。 该文章于 2013 年 12 月 2 日首次发表

First published in 1869, Nature is the world's leading multidisciplinary science journal. Nature publishes the finest peer-reviewed research that drives ground-breaking discovery, and is read by thought-leaders and decision-makers around the world.

More by Nature magazine
©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