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心情如何影响你的道德决策

重要的选择可能会受到令人惊讶的因素的影响

想象一下,你正站在一条横跨电车轨道的人行天桥上。在你的下方,一辆失控的电车正冲向轨道上的五个毫无戒备的人。在你旁边站着一个身材魁梧的男人。你意识到,阻止这五个人被电车撞死的唯一方法就是把这个男人推下桥,推到电车的轨道上。他的身体会挡住电车,从而拯救轨道上更远处的五个人的生命。

你会怎么做?你会为了救其他人而推这个男人吗?还是你会袖手旁观,眼睁睁地看着五个人死去,明明知道你本可以救他们?无论你选择哪种方案,你都无疑相信这会反映你内心深处的个人信念,而不是像心情这样的小事。

好吧,再想想。在一篇发表在《认知》(Cognition)期刊3月刊的论文中,一组德国研究人员表明,人们的情绪会强烈影响他们对这种假设场景的反应。虽然这种普遍的观察在关于道德判断和决策的文献中是众所周知的,但当前的论文有助于解决长期以来潜伏在背景中的一个问题。也就是说,这是如何发生的?情绪通过什么机制影响我们的道德决策?


支持科学新闻报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订阅以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关于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关于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早期研究表明,个人道德决策(例如上面的天桥问题)与非个人道德决策(例如是否保留在丢失的钱包中找到的钱)之间存在差异。他们发现,在做出这些个人道德决策时,通常被认为负责处理情绪信息的脑区似乎参与得更强烈,而非个人道德决策则不然。这些科学家得出结论,情绪在这些个人道德判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我们头脑中更具计算性和推理性的部分正在午休

不幸的是,鉴于先前对这个特定主题的调查存在各种缺陷,还有多种其他解释可以说明为什么情绪,或更普遍的情绪状态,即心情,会影响人们对天桥场景的反应方式。

例如,情绪可能会影响思考过程本身。这就是“道德思考”假设:就像注意力可以通过偏向我们感知两个选择的方式来改变我们的思考过程一样,情绪也可以偏向我们的思考过程,从而导致不同的道德思维模式。这与“道德情绪”假设不同,后者认为情绪直接改变我们对道德选择的感受。也就是说,我们的好心情可能会让我们对潜在的推人行为感觉更好(或更糟),因此更有可能(或更不可能)这样做。由于fMRI的时间分辨率较低,因此难以使用诸如上面详述的神经影像研究来解决这种模糊性——脑部扫描类似于使用曝光时间设置为几秒钟的相机拍照。这使得难以忠实地捕捉快速发生的事件,例如情绪是否改变了决策的体验,或者它们是否直接影响了思考过程。

为了检验这些相互竞争的观点,参与者首先通过听音乐和写下自传式记忆来进入特定的情绪状态。处于积极情绪状态的人听莫扎特的《小夜曲》并写下积极的记忆,而处于消极情绪状态的人听巴伯的弦乐柔板,作品 11并写下消极的记忆。处于中性情绪状态的参与者听 Kraftwerk 的 《袖珍计算器》并写下中性的记忆。

在完成这种情绪诱导程序后,参与者会被呈现电车场景。一些参与者被问到:“你认为积极地推人是合适的吗?”而另一些人被问到:“你认为消极地不推人是合适的吗?”

处于积极情绪状态的参与者更倾向于同意这个问题,无论问题是如何提出的。如果被问到推人是否可以,他们更有可能推人。如果被问到不推人是否可以,他们更有可能不推人。对于处于消极情绪状态的人,则发现了相反的模式。

如果情绪直接改变了我们对潜在推人的体验——道德情绪假设——那么将人们置于积极的情绪状态应该会让他们更有可能推人,无论问题是如何提出的。“道德思考”假设则很好地解释了这些结果。具体来说,从先前的研究中得知,积极的情绪会验证可访问的想法,而消极的情绪会使可访问的想法无效。因此,例如,如果我问你推人是否可以,你会开始考虑推人的行为,使这种想法变得可访问。如果你处于积极的情绪状态,这种情绪会通过让你更倾向于感觉这是一种可以接受的行为来作用于这种思考过程——它验证了推人的想法。另一方面,如果我问不推人是否可以,积极的情绪应该会验证不推人的想法,让你感觉不推人是一种可以接受的行为。消极的情绪会使可访问的想法无效,具有类似的效果,但方向相反。因此,这个想法与本实验中观察到的结果模式非常吻合。

这些发现提出了一些进一步的问题,其中一些问题是心理学家长期以来一直试图回答的。情绪和逻辑思维经常被描绘成相互竞争的过程,情绪被描绘成妨碍有效决策。这里的结果再次表明,我们的情绪和我们的认知不是相互竞争,而是相互作用并密切合作以决定我们的行为。事实上,一些研究人员最近开始认为,两者之间的划分很难进行,并且思维和情绪之间可能实际上没有任何有意义的区别。毕竟,如果情绪和情感在信息处理中起着基本作用,那么它们在功能层面上与其他基本类型的认知过程(例如注意力或记忆)有何区别?本文显然没有解决这个问题,但它肯定是难题的另一部分。

正如作者所说,了解更具体的情绪如何影响我们的道德决策也将令人兴奋。愤怒和悲伤都是负面情绪,但在重要方面有所不同。这些细微的差异是否也会导致我们在进行道德判断时的差异?

本文表明,我们宣称的道德原则可能会因情绪的细微差异以及问题的提出方式而发生改变。尽管这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很多影响,但可以说最响亮的呼声涉及人类实际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与法律系统假装他们思维和行为方式之间的巨大差距。西方法律的相对僵化与人类思想和行为的可塑性形成鲜明对比。如果情绪的简单差异会改变一个人将另一个人扔过天桥的可能性,那么这是否意味着法律应该比现在更广泛地考虑情境因素?无论你的感受如何,很明显,本文以及一般的行为科学都应该为该决策做出贡献。拥有基于现实的法律系统远比拥有基于幻想的法律系统更好。

您是专门从事神经科学、认知科学或心理学的科学家吗?您是否读过最近发表的同行评审论文并想撰写相关文章?请将建议发送给“心灵问题”编辑加雷思·库克,他是《波士顿环球报》的一位普利策奖获奖记者。他的联系方式是 garethideas AT gmail.com 或 Twitter @garethideas.

©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