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杀是由心理痛苦引起的这种想法可能看起来不言而喻,但承认这一事实曾经是精神病学的一个突破。抑郁症和其他精神疾病——通常与自杀有关——是诊断,而诊断是精神病学领域的通行货币。但心理痛苦是一种体验,可能与任何诊断无关。
已故心理学家埃德温·施耐德曼在 20 世纪 50 年代创立了洛杉矶自杀预防中心,他拒绝了基于诊断的自杀行为医学模型。他创造了“心理尸检”这个词,他最著名的程序是确定玛丽莲·梦露的死因可能是自杀。“尸检”包括对死者家属和朋友进行死后访谈,以确定他或她的精神状态和可能的自杀动机。这意味着最了解受害者的人,而不是精神科医生,最能理解自杀行为。
尽管一项心理尸检研究综述显示,超过 90% 的自杀与可诊断的精神障碍有关,但施耐德曼指出,没有人死于抑郁症,而是死于自杀。在 1993 年发表的一篇有影响力的论文《作为精神痛苦的自杀》中,施耐德曼提出,“自杀是由精神痛苦引起的……精神、心灵中的伤害、痛苦、酸痛、隐隐作痛的心理痛苦。”他反对他认为在理解自杀时过于简单的分类:“如果……感到内疚或抑郁或良心不安或压倒性的无意识愤怒使人想自杀,那仅仅是因为它是痛苦的。”
支持科学新闻报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有关塑造我们今天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自从“作为精神痛苦的自杀”发表以来的近 25 年中,对自杀的研究一直侧重于消除污名和治疗精神障碍、神经化学以及血清素和血清素再摄取抑制剂的作用,以及风险因素,例如容易获得枪支。现在,精神痛苦的概念正在神经生物学最新研究的推动下卷土重来,该研究表明,无论疼痛是身体上的还是情感上的,大脑处理疼痛的结构和机制都是相同的。
精神痛苦可以像身体疼痛一样治疗吗?自杀念头会随之减少吗?以色列海法大学的约拉姆·约维尔和他的同事们在一项针对严重自杀受试者进行的极低剂量阿片类药物丁丙诺啡的随机、安慰剂对照试验中解决了这个问题。
作者参考了“分离痛苦”的概念来证明丁丙诺啡试验的合理性。所有幼年动物,包括人类,在与身体和情感福祉所依赖的依恋对象分离时都会感到痛苦。自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已知极低剂量的阿片类药物可以缓解这种痛苦。约维尔和他的同事们借鉴了依恋文献,该文献表明,内源性阿片类药物——我们大脑中自然产生的阿片类药物——有助于我们在与亲人在一起时感觉良好。当我们与亲人分离时,体内阿片类药物水平下降,我们就会体验到精神痛苦——人类版本的分离痛苦。
神经生物学研究表明,当动物或人受到威胁时,分离痛苦与大脑中的疼痛回路在一般的“神经警报系统”中重叠。对阿片类止痛药进行试验,可能会使神经警报系统平静下来,这似乎是合理的。
这也是必要的。目前尚无药物可以快速缓解自杀念头。抗抑郁药可能需要一个月或更长时间才能缓解抑郁症,而且当今许多精神科医生都像施耐德曼一样认为,抑郁症和自杀意念是两种不同的疾病。治疗抑郁症甚至可能无法解决自杀想法。一种专门针对自杀意念的药物——快速起效的药物——可能是救命的。
丁丙诺啡以纯净形式作为 Subutex 出售,与纳洛酮(降低其滥用潜力)结合使用时作为 Suboxone 出售,它是一种不寻常的阿片类药物,因为它刺激大脑中的某些阿片受体,但并非全部。与氢可酮(维柯丁的活性成分)和氢吗啡酮(二氢吗啡酮的活性成分)等阿片类药物相比,它引起的欣快感较少,但可以缓解疼痛和戒断症状。事实上,它是作为阿片类药物成瘾的治疗方法开发的。由于它不那么令人愉悦,因此不太可能被滥用,而且由于它较弱,患者不太可能过量服用。滥用丁丙诺啡的人通过压碎药片并注射由粉末制成的溶液来获得快感。约维尔和他的同事使用了一种基于明胶的锭剂,这种锭剂在舌下溶解,使得这种做法成为不可能。
研究人员从以色列的四家医院招募了患者,并将他们分配到接受极小剂量的丁丙诺啡或安慰剂。在开始时,受试者病情非常严重;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过去曾尝试过自杀,57% 的人符合边缘型人格障碍的标准,其特征是长期自杀意念和拒绝敏感性——这意味着轻微的怠慢可能会导致情绪骤降。贝克自杀意念量表用于评估患者在干预前、干预期间和干预后的自杀程度。
作者发现,与安慰剂组相比,丁丙诺啡组的自杀想法显著减少。丁丙诺啡对抑郁症有积极作用,但对自杀想法的影响甚至更大。此外,符合边缘型人格障碍标准的患者比单纯患有抑郁症的患者受益更多。对于研究人员来说,这一发现形成了一个闭环:对真实或感知到的遗弃的极端痛苦是边缘型人格障碍的标志。在边缘型患者中,当他们高度敏感的分离痛苦系统被激活时,内源性阿片类药物下降,随之而来的是精神痛苦,可能会出现自杀想法。边缘型患者自杀意念的显著改善表明,丁丙诺啡可以治疗与遗弃和拒绝相关的精神痛苦。
该研究无法证明阿片类药物可以治疗精神痛苦——该研究并非旨在这样做——但它确实表明丁丙诺啡可以减少自杀意念。也许该研究最重要的贡献是它暗示了帮助我们承受精神痛苦的治疗方法可能预防自杀。
施耐德曼的原始论文指出,自杀发生在精神痛苦变得难以忍受时,但个体承受痛苦的能力各不相同。由此可见,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干预有自杀倾向的患者——减轻痛苦或提高耐受力。施耐德曼认为精神痛苦源于“受挫的需求”,治疗师的任务是识别并至少部分满足这些需求。丁丙诺啡在减少自杀意念方面的成功表明了一种替代方法。阿片类药物不会消除痛苦的刺激——例如,如果我们做了手术,伤口仍然存在——但它们可以让我们忍受疼痛。
丁丙诺啡是否会被开发为治疗自杀意念的方法可能取决于我们当前国家对阿片类药物使用和滥用的态度。阿片类药物曾经作为对疼痛投诉的第一种,也许也是最人道的反应而向医生推销,现在已被重新定义为最适合晚期病人的治疗方法。去年,为了应对处方阿片类药物滥用流行病,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采取了不同寻常的措施,制定了慢性疼痛管理处方指南。医生可能不愿意为未经批准的适应症开阿片类药物。
但约维尔和他的同事们的研究为以新的方式思考阿片类药物提供了理论依据。更重要的是,它表明,提高我们承受精神痛苦能力的干预措施可能在预防自杀方面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