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应该多久接种一次新冠加强针?

FDA已授权为老年人和免疫功能低下者接种第二次更新版新冠加强针。大多数健康成年人仍需等待

arm with booster bandaid

编者按(4月18日):4月18日,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授权为65岁及以上且首次二价疫苗加强针至少在四个月前接种的人群,以及至少在两个月前接种的免疫功能低下者接种第二次二价新冠加强针。免疫功能低下者可以由其医疗保健提供者酌情决定是否接种更多剂量。

美国许多已完全接种疫苗并加强免疫新冠疫苗的人一直在等待——在某些情况下是急切地等待——在2022年秋季最后一次加强针接种六个月后获得另一层保护。但大多数人将不得不继续等待。上个月末,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坚持其现有的新冠疫苗接种建议:该机构表示,目前只需接种一剂最新的更新版加强针,通常称为二价加强针。食品和药物管理局也仅授权了相同的一剂加强针

这与其他国家的官方指南形成对比。例如,3月初,加拿大英国开始为某些患重症新冠高风险人群(包括老年人、长期护理机构居民和免疫功能低下者)提供额外的加强剂量。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各国考虑在上次接种后六个月或十二个月为老年人、患有合并症或免疫功能低下或怀孕的人以及一线医护人员接种额外的加强针。世卫组织还表示,6个月至17岁的健康儿童可能不需要任何额外的加强针。


关于支持科学新闻报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有关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范德堡大学医学中心预防医学和健康政策教授威廉·沙夫纳说:“信息可能会变得非常混乱,他同时也是疾控中心免疫实践咨询委员会(ACIP)的顾问。“在这场大流行期间,我学到的最困难的事情之一是,公众很难适应不断变化的建议。他们现在就想要一个明确的答案。”

这种不确定性给公众和医疗保健领域的人员(包括ACIP成员)都带来了挑战。这些建议对于那些想要额外保护层的人们(尤其是那些患重症新冠高风险的人)意味着什么?《大众科学》与专家进行了交谈,以了解关于新冠加强针赋予的免疫水平的已知和未知信息,在建议之外获得额外加强针意味着什么,以及今年秋天的情况可能会如何。

目前的二价疫苗接种率如何影响新的指导?

美国现在可用的二价加强针于2022年9月推出。它的配方旨在覆盖导致新冠病毒的奥密克戎变异株BA.4和BA.5以及2020年的原始毒株。在秋季和初冬第一批人接种加强针后,疫苗接种率有所下降。

沙夫纳说,许多完全接种疫苗和加强免疫的希望再次接种加强针以获得额外保护,但更多的人尚未接种任何加强针。只有美国人口的16.7%(约5500万人)接种了最新的加强针——远低于官员的预期。沙夫纳说:“这显然让公共卫生领域的每个人都非常失望。“目前的公共卫生重点不是给人们接种额外的加强针,而是让人们接种第一剂二价加强针。”

疾控中心表示,它将继续监测新出现的数据,但坚持其对6个月及以上符合条件的人群接种一剂更新版新冠疫苗的建议。“太少的人,特别是那些年龄较大且患重症新冠-19高风险的人,利用了接种更新版新冠-19疫苗的机会。我们鼓励符合条件的人与他们的医疗保健提供者交谈,并考虑接种疫苗,”疾控中心代表克里斯汀·诺德伦德说。

ACIP疫苗工作组的科学家在2月份提交的数据显示,在每次官方建议接种额外剂量后,疫苗接种率都下降了。科学家们指出了几个因素,包括疫苗和新冠“疲劳”以及人们认为最初的疫苗接种已提供足够的免疫力。

我们对二价加强针的有效性和免疫水平了解多少?

最新的研究表明,二价加强针能有效预防重症和死亡。疾控中心在2月份报告称,接种二价加强针的人的死亡率比从未接种疫苗的人低14倍,比接种了原始新冠疫苗系列但未接种加强针的人低三倍。其他早期估计也表明,二价加强针在接种后至少前三个月内,提高了对最新的奥密克戎变异株XBB和XBB.1.5的保护力,对于之前至少接种过两剂过去单价疫苗剂量的人来说。

值得注意的是,二价疫苗对于预防老年人与新冠相关的住院尤其有效。但埃默里大学的临床医生和流行病学家卡洛斯·德尔·里奥说,65岁以上的美国居民接种这种加强针的比率低于预期——只有该人群的42%接种了。“如果你告诉我你40岁,而且没有任何潜在疾病,那么再接种加强针可能不是当务之急,”德尔·里奥说。“但如果你超过65岁,那就是个问题了。”

关于接种二价疫苗后免疫力持续多久,我们知之甚少。然而,ACIP的新冠疫苗工作组表示,其关于原始单价系列疫苗和加强针的信息表明,对住院的保护在一个人接种剂量后四个月开始减弱。“它不会降至零,”沙夫纳说。“几个月后,它可能会从90%降至70%。因此,从人群基础来看,仍然存在相当大的保护。”

然而,在个体基础上,保护减弱变得更加复杂——尤其是在高风险人群中。研究表明,在某些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中,特别是器官或干细胞移植接受者中,单价新冠疫苗的有效性低于其他人。“如果[高风险人群]自首次接种二价加强针以来已经过了五六个月,那么他们是否应该在春季或夏季接种加强针?这是一个完全合理的问题,”沙夫纳说。

根据ACIP的说法,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人们接种额外剂量后,保护似乎得到了恢复。“我们看到,在免疫功能低下、疫苗接种良好并接受标准抗病毒治疗的人群中,重症发生率非常非常低——远低于5%,”委员会成员、马萨诸塞州总医院的传染病临床医生卡米尔·科顿在2月份的ACIP会议上说。但她补充说,“仍然有很多很多免疫功能低下[的人]没有抓住机会接种二价疫苗。”

如果你想接种另一剂加强针,可以接种吗?

在2月份的ACIP会议上,一些成员敦促FDA和CDC允许在疫苗指导和可用性方面具有灵活性,特别是对于高风险人群,因为新的数据不断涌现。ACIP成员、罗马琳达大学药学教授迈克尔·霍格在会议期间建议人们与临床医生讨论这个问题。“我们希望这些临床医生能够根据个体患者的舒适度和意愿做出好的决定,只要我们将安全放在首位。而且很明显,我们的二价疫苗确实是一种非常安全的疫苗,”霍格说。“灵活性需要以某种方式纳入其中,无论是对于老年人还是对于患有免疫功能低下疾病的人。”

根据最新的建议,这种灵活性在技术上是不存在的。沙夫纳说,有些人设法“玩弄系统”并获得了额外的加强针,并指出“没有疫苗警察”。

为了找到一位愿意提供额外剂量的“友善药剂师”,“你可能需要多找几家药房和诊所,因为许多药房和诊所不会[提供],因为他们没有被授权这样做,”他说。“这将是在紧急使用授权之外运作,而疫苗目前正是在该授权下提供的。”

接种额外加强针的人要自担风险,任何副作用的医疗费用将不包含在政府计划中,该计划被授权在新冠公共卫生紧急事件期间提供福利。“如果你在当前指南之外接种疫苗,你有点孤立无援。如果存在风险,即使风险很小,你也要独自承担,”沙夫纳说。ACIP的工作组发现,两次主要系列疫苗剂量之间的间隔时间越长,发生心肌炎的风险就越低——心肌炎是指少数接种新冠疫苗的人发生的心脏组织炎症。但来自任何新冠疫苗的健康问题风险都非常低

乔治梅森大学全球健康与流行病学教授阿米拉·罗斯质疑,一剂加强针的指导方针可能如何影响某些人的疫苗获取。

“从健康公平的角度来看,这意味着什么?嗯,这意味着你必须有一个你经常去的医疗保健提供者——我们已经知道,这个国家有很多人无法获得高质量的医疗保健,”罗斯说。“如果你无法从[当地药房]获得加强针,而且你的免疫功能受损,并且你没有定期看你的医疗保健提供者,那么即使你知道你需要额外的加强针,你也无法获得它。”

无家可归者、残疾人和一些少数族裔群体仍然存在获得疫苗的障碍。疾控中心数据显示,截至4月5日,只有9.2%的黑人和8.8%的西班牙裔或拉丁裔接种了最新的加强针。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临床药师和助理教授贾辛达·阿卜杜勒-穆塔卡比尔说:“我可以想象,如果也强制要求接种第二剂加强针,这种公平差距会更大。”她补充说,联邦政府官方新冠公共卫生紧急状态将于5月11日结束,这可能会使公平获取疫苗变得更加困难。

新冠疫苗接种的未来会怎样?

到目前为止,美国所有的新冠疫苗和加强针都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并且是免费接种的。但与补贴治疗、检测和其他服务一样,这种情况可能很快就会改变。

德尔·里奥说:“随着公共卫生紧急状态的结束,这一切都变得复杂起来,因为这意味着疫苗现在要花钱了。“政府仍然有大量疫苗,但我认为这将是未来的一个问题。我不知道保险计划会怎么做。”

沙夫纳和其他人说,他们听说FDA正在考虑为高风险人群紧急授权春季或夏季加强针。几篇新闻报道也暗示,可能会在未来几周内发布此类公告。当被要求置评时,FDA表示,它将继续监测新出现的数据,并将根据新信息做出任何此类决定。

FDA发言人在给《大众科学》的电子邮件中写道:“我们希望在不久的将来简化新冠-19疫苗接种方案将导致未来几年更多人接种疫苗,因为我们学会了与SARS-CoV-2共存——可能会减少严重后果,包括住院和死亡。”

沙夫纳说,疾控中心和FDA目前的指导方针可能预示着将逐步从每六个月推出新冠加强针转向年度疫苗接种计划。许多专家预计,下一次加强针将在秋季与流感疫苗同时推出,并且很可能是更新的配方。

沙夫纳说:“非常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每天仍有大约250到300例新冠死亡病例。“所以这绝非小事。”

劳伦·J·扬《大众科学》健康与医学副编辑。她编辑和撰写的故事涉及广泛的主题,包括新冠大流行、新发疾病、进化生物学和健康不公平现象。扬拥有近十年的新闻编辑室和科学新闻报道经验。在2023年加入《大众科学》之前,她是《大众科学》的副编辑和公共广播电台《科学星期五》的数字制作人。她曾作为嘉宾出现在广播节目、播客和舞台活动中。扬还曾在亚洲美国记者协会、美国图书馆协会、NOVA科学工作室和纽约植物园的小组讨论会上发言。她的作品曾发表在《Scholastic MATH》《School Library Journal》《IEEE Spectrum》、Atlas Obscura和《Smithsonian Magazine》上。扬曾在加州州立理工大学圣路易斯奥比斯波分校学习生物学,之后在纽约大学的科学、健康与环境报道项目攻读硕士学位。

更多作者:劳伦·J·扬
©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