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菲利普·鲍尔,来自自然杂志
昆汀·塔伦蒂诺1994年的电影《低俗小说》充满了令人难忘的对白——比如“Le Big Mac”,或者塞缪尔·杰克逊的圣经引语。但还记得杰克逊和约翰·特拉沃尔塔扮演的两个杀手之间的这段对话吗?
文森特(特拉沃尔塔):“安东万可能没想到马塞勒斯会像他那样反应,但他必须预料到会有反应”。
支持科学新闻报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未来能够继续讲述关于发现和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想法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
朱尔斯:“这是一次足底按摩,足底按摩没什么大不了的,我给我母亲也做足底按摩。”
纽约州伊萨卡康奈尔大学的计算机科学家克里斯蒂安·丹内斯库-尼库莱斯库-米齐尔和莉莲·李认为,朱尔斯重复使用文森特使用的词“a”是语言“趋同”的一个关键例子。丹内斯库-尼库莱斯库-米齐尔说:“朱尔斯本来可以很自然地不使用冠词。例如,他本可以说:‘他只是按摩了她的脚,按摩别人的脚没什么大不了的,我给我母亲按摩脚。’”
这两位研究人员在一项新的研究中表明,这种趋同现象在电影对白中很常见,人们认为这种现象源于无意识地渴望获得社会认同和协商地位。他们说,它“已经深深地嵌入到我们关于对话‘听起来像什么’的想法中,以至于即使对话的生成者[编剧]不是社会利益的接受者,这种现象也会发生”。
反映现实
丹内斯库-尼库莱斯库-米齐尔说:“在过去的四十年里,研究人员一直在积极争论这种现象背后的机制。” 他与李共同完成的研究发表在认知建模和计算语言学研讨会的会议记录中,该研究尚未确定“镜像”倾向是与生俱来的还是后天习得的,但它表明这种倾向并不依赖于另一个人的自发提示以及对其认可的真诚渴望。
瑞士苏黎世大学的语文学家和电影语言使用专家卢卡斯·布莱肯巴赫说:“这是一项令人信服且重要的工作,为趋同的概念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考虑到电影对白通常被认为是真实 speech 的一种程式化、精心润色的版本,服务于虚构作品(如人物和情节发展)的需要,这一结果就更令人惊讶了。
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的传播学专家豪伊·贾尔斯说:“这种方法是创新的,值得赞扬作者们进行了这项研究。”
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心理学家莫莉·爱尔兰同意说:“虚构作品实际上是关于视角采择的信息宝库,尚未得到充分探索。我认为它将在未来几年的语言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
但是,贾尔斯补充说:“考虑到编剧们挖掘日常话语以使他们的对话对观众来说显得真实可信,我看不出有任何理由怀疑人们会在这里发现这种效应。”
对白泛滥
社会条件反射的语言成为一种自动反应,这早已被人们认识到。丹内斯库-尼库莱斯库-米齐尔解释说:“人们在掉东西时会说‘哎哟’。这可能是作为一种向其他人示意你不是故意这样做的方式而产生的。但是人们即使在独处时仍然会说‘哎哟’,因此其他人的存在对于‘哎哟’行为的发生不再是必要的——它已经成为一种嵌入的行为,一种反射。”
他和李想看看对话中的趋同现象是否也是如此。为了做到这一点,他们需要一种看似不太可能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对话的生成者不能期望通过模仿语音模式获得任何所谓的社会优势。这正是电影编剧的情况。
因此,研究人员查看了大约 25 万部电影对话交流的原始剧本,并对它们进行了分析,以识别出之前已知的九类趋同现象。
丹内斯库-尼库莱斯库-米齐尔和李发现,这种趋同现象在电影对白中显然很明显,尽管不如现实生活中明显——或者,作为现实生活的代表,不如在 Twitter 上进行的对话交流中明显。换句话说,编剧们已经内化了趋同是使对话“听起来真实”所必需的概念。布莱肯巴赫说:“这项工作为使用‘虚构’语言数据提供了有力的论据。”
并非所有电影都表现出相同程度的效果。丹内斯库-尼库莱斯库-米齐尔说:“我们发现,在伍迪·艾伦的电影中,角色表现出非常低的趋同现象。”他补充说,这提醒人们“一部电影不一定完全自然才能成为好电影”。
贾尔斯评论说,电影不仅仅是吸收现实生活中无意识的语言习惯,可能还存在双向互动。他指出:“观众使用在电影中经常看到的语言手段来塑造他们自己的话语。” 特别是,人们可能会看到哪些类型的 speech 在电影中“效果良好”,能够帮助角色实现他们的目标,并加以模仿。贾尔斯说:“人们可能会推测,电影是观察市场上提供什么、什么有效以及买家在自己的交际生活中需要购买和避免什么的场所。”
丹内斯库-尼库莱斯库-米齐尔希望探索事实和虚构之间界限模糊的另一个方面。他说:“我们目前正在探索利用这些差异来检测‘伪造的’对话。例如,我很好奇想看看所谓的‘真人秀’中一些据说是自发的对话是否真的那么真实。”
本文经《自然》杂志许可转载。该文章于 2011 年 6 月 24 日首次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