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匈牙利多瑙河附近的一家研究所里,一位年迈的夜间看门人和一条名叫巴尔萨扎的老看门狗之间开始滋生出一种情感纽带。这条狗有时会在看门人家里度过一天。“不幸的是,这种关系只持续了几个月,因为看门人生病了……最终去世了,”布达佩斯厄特沃什·洛兰大学动物行为学系创始人维尔莫斯·恰尼在其著作《如果狗狗会说话》中写道。看门人去世后不久,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注意到,巴尔萨扎会时不时地消失,尤其是在早上。“我们追踪了他缺席期间的行踪,”恰尼报告说,“发现他会穿过繁忙的高速公路,去他养父在村子里的老房子,并在房子前坐上几个小时。”
人与狗之间的关系催生了无数引人入胜的故事,尤其因为这种联系是如此不可思议。看看你的狗,或者你家附近的任何一只狗。你会期望这些生物成为人类最好的朋友吗?它们看起来和我们非常不同。它们的行为方式非常不同。它们似乎对文化没有亲和力。而且它们连一个字都不会说。然而,大多数西方文化的人都将他们的狗视为真正意义上的家庭成员。现在,行为科学开始揭示这种不太可能的友谊是如何形成的。
自从德国莱比锡马克斯·普朗克进化人类学研究所的心理学家迈克尔·托马塞洛和布达佩斯的恰尼领导的科学团队分别发表了关于家犬如何通过人类的指点手势找到隐藏食物的研究论文以来,已经过去了近 20 年。这项工作标志着一个蓬勃发展的研究领域的诞生,该领域旨在研究人与狗之间纽带的生物学基础。从那时起,研究人员了解到,人类和他们的狗伴侣生活在一种依恋关系中,就像母亲和婴儿一样。他们彼此喜欢陪伴,并在潜在的挑战性环境中找到彼此的支持。依恋关系也为合作奠定了基础:人类帮助狗适应现代社会;作为回报,当我们在特定能力方面有所欠缺时,狗会帮助我们,例如视力。当狗受到虐待时,它们有时会表现出与儿童相同的依恋关系出错的心理症状。
支持科学新闻报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有关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研究还表明,狗之所以能够顺利适应家庭生活,是因为它们注意力集中,并且对人类的交流模式和情感行为敏感。狗倾向于像人类一样通过发声来表达情感,而且它们似乎会对人类言语和哭声的情感细微差别做出反应。狗可以像任何青少年一样狡猾地表现行为,以引发主人的期望反应。它们还擅长通过观察向人类学习,这使它们能够遵守家庭规则。

狗对人类情感的敏感意味着当主人哭泣时,它们也可能感到压力。图片来源:Getty 图片社
现在,现代技术正在扩展人与狗之间的关系,既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它,又可以实现不同形式的互动。人类和狗的大脑活动图像显示,这两种物种在编码彼此声音的情感内容方面存在惊人的相似之处。从最先进的传感器到交互式机器人,各种设备可能有一天会让狗参与与人类的新合作任务。当我们走向日益复杂的未来时,狗的依恋和适应能力应该会使它们与我们保持亲近。
融入
狗在动物王国中是独一无二的,因为它们已经弄清楚了如何加入一个完全外来物种的群体——这证明了它们具有复杂的社会能力。心理学家将社会能力定义为个体协调自身需求和集体期望的能力,使他们能够融入群体。社会能力取决于掌握一系列技能,包括建立依恋关系、调节攻击性、学习和遵守规则、提供帮助以及参与各种群体活动的能力。
当非人类物种的成员加入我们的社会单元时,社会能力也会发挥作用。因此,当我在厄特沃什·洛兰大学与我的团队一起设计人与狗关系的研究时,我们专注于狗展示社会能力各个组成部分的能力。通过这种方式,我们了解它们与我们的兼容性。但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狗最初是如何发展出这种能力的。
任何有幸或不幸在家中饲养过狼和狗的人都会同意,两者之间的差异是巨大的。尽管人们尽一切努力使狼适应人类生活,但狼不容易成为家庭成员。狗之所以能够弥合这一鸿沟,是因为它们在数百年的驯化过程中基因发生了重大变化,其标志是选择了基因成分,这些成分支持狗在人类中长大时发展出类似人类的社会能力。
终生依恋
社会能力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是建立依恋关系的能力。大多数研究人员都认为,幼犬和成年犬与其主人之间的依恋关系与母亲和非常年幼的儿童之间存在的依恋关系非常相似。在 20 世纪 60 年代,伦敦塔维斯托克诊所的心理学家约翰·鲍尔比和当时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玛丽·安斯沃思提出了一个有趣的理论来解释母亲和婴儿之间牢固的联系。他们认为,这种被称为依恋的纽带确保了婴儿在安全的环境中成长,有机会探索和了解人类生活的复杂性。
安斯沃思和她的同事们引入了一个简单的测试,现在该测试已成为衡量日常生活中这种依恋关系质量的标准方法。观察了大约 12 至 18 个月大的母亲和婴儿在一系列环境中的情况,在这些环境中,婴儿会接触到一位陌生的女性或与母亲短暂分离。研究表明,婴儿将母亲视为安全基地,不时回到母亲身边。他们在独自一人后也会接近母亲以寻求安慰。
伦理学家花了多年时间才认识到,狗和它们的主人也表现出这种依恋模式。1998 年,当时在厄特沃什·洛兰大学的动物行为学家约瑟夫·托帕尔和他的同事们邀请了 51 位狗主人参加一项实验,该实验与对母亲及其婴儿的研究非常相似。主人和狗被带到一个陌生的房间,一起玩耍了一段时间,先是彼此玩耍,然后用主人提供的玩具玩耍。接下来,一位友好的陌生人进来了。主人离开了,狗独自一人或在陌生人的陪伴下度过了一段时间。令研究人员有些惊讶的是,大多数狗的行为都像人类婴儿。当主人在场时,狗会待在他们附近,并且不会试图离开房间。大多数狗也乐于与主人玩耍。它们与陌生人玩耍的时间较少,并且当主人离开时,大多数狗都停止与陌生人玩耍。研究人员将这种偏好解释为表明狗将主人视为潜在危险情况下的安全避难所,正如依恋理论所预测的那样。
托帕尔的团队随后着手测试这种行为是否代表了一种依恋关系,他们对幼犬和狼进行了比较研究。在该实验中,13 只狼和 11 只狗在出生后四到六天内与母亲分离,并由人类抚养到四个月大。然后,研究人员进行了陌生人和玩具的实验。尽管与狗有相同的社会经验,但狼并没有区分它们的主人和陌生人,只有狗将它们的主人用作安全基地。在 2001 年的一项平行研究中,厄特沃什·洛兰大学的动物行为学家玛尔塔·加奇发现,即使是成年犬也可以与人类建立依恋关系,例如当一只老狗从收容所获救时。(作为该小组的负责人,我也参与了这项研究以及在厄特沃什·洛兰大学进行的所有其他研究。)因此,与人类建立依恋关系的能力是终生的。
无论好坏
狗表现出的依恋倾向使它们与我们的关系容易出现一些熟悉的、类似人类的功能障碍,尤其是对于居住在城市的人们的宠物而言。一个世纪前,狗本可以自由地四处游荡并遇到人和其他的狗,但现在它们经常被限制在公寓里,孤独且很少有机会享受它们的时光。大多数人在社交狗狗方面做得很好,甚至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就做到了。但是当主人疏忽时,他们的狗就像婴儿一样,容易产生分离焦虑。当独自一人时,这些狗会过度吠叫,试图通过破坏墙壁和门来逃跑,并在地板上排便和排尿。

违反规则的狗——例如偷袜子——可能会让它们的主人觉得它们有罪,但更有可能是害怕受到惩罚。图片来源:Getty 图片社
厄特沃什·洛兰大学的伦理学家维罗妮卡·科诺克和她的同事们在 2011 年对这种现象进行了一项研究,发现当与主人分离时,大多数狗都会靠近主人通常坐的椅子。相比之下,表现出分离焦虑迹象的狗对主人触摸或留下的物体没有表现出偏好。研究人员得出结论,这些狗可能在将它们的主人与他或她的家或财产联系起来方面存在问题,因此当它们的主人不在时,狗会感到不安全。
就像受困的婴儿一样,犬类的焦虑通常是其看护者性格的结果。《PLOS ONE》杂志 2015 年发表的一项研究中,科诺克和她的同事报告说,在人际依恋关系中表现出更大程度回避(例如,不接受他人帮助)的主人往往养的狗的分离焦虑水平更高。这种相关性表明,当主人以不适当的方式与狗互动时,可能会出现狗的行为问题。当狗需要社交支持时,主人可能没有提供社交支持,或者当没有经验的狗面临社交威胁时,主人可能会缺席或疏忽。相比之下,稳定而平衡的依恋关系使狗感到安全,并在狗和它们的主人之间建立牢固的情感纽带。

帮助照看羊群长期以来一直是犬类的实用专长;现代的等价物是帮助身体残疾人士。图片来源:Getty 图片社(牧羊犬和辅助犬);理查德·莱文(导盲犬)
情感纽带
尤其因为这种纽带,狗经常因其情感敏感性而受到赞赏,与狗一起生活的人们一直将情感归因于他们的动物伴侣,认为狗像人类一样快乐、悲伤、生气和嫉妒。然而多年来,学术研究人员拒绝将情感归因于动物。这种态度正在缓慢改变,如今,谈论狗或其他非人类物种的情感不再被认为是亵渎神灵。

今天人们养狗只是为了从中获得乐趣,但在早期,狗必须通过做诸如帮助狩猎之类的工作来养活自己。图片来源:Getty 图片社
然而,一个仍然悬而未决的问题是,狗的情感是否意味着我们认为的那样。尽管一些研究人员承认狗的快乐和恐惧与人类的体验相似,但实验工作表明,狗和人类在更复杂的情感(如内疚)方面存在差异。在人类中,当人们违反社会规则(例如偷别人的食物)时,就会产生内疚感。
巴纳德学院的认知科学家亚历山德拉·霍洛维茨在 2009 年领导的一项独立研究以及当时在厄特沃什·洛兰大学的犬类行为研究员朱莉·海希特在 2012 年领导的另一项独立研究检查了狗在被告知不要违反此类规则后的行为。在霍洛维茨的实验中,14 只狗被主人告知不要吃客厅桌子上的食物。然后,主人离开了房间,大概是为了给狗一个遵守或不遵守规则的机会。但是,实验人员随后偷偷地要么将食物提供给狗(保证不服从),要么将其拿走(保证服从)。
接下来,实验人员向主人报告了狗的行为,有时是如实报告,有时则不然,并指示“听话”的狗的主人以友好的方式迎接他们的宠物,并斥责他们被告知不听话的狗。所有受到斥责的狗,无论它们是否真的吃了食物,都表现出同样程度的行为,这些行为被主人认为是内疚的迹象,这表明狗是对主人的行为(即斥责和不满意的表情)做出反应,而不是意识到自己的过错。海希特还注意到,狗的举止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生存机制,她报告说,当被问及它们在家中的习惯时,观察到内疚行为的主人表示,他们在发现不当行为后不太可能斥责他们的狗。
关于狗和悲伤,无论是它们感受到自己的悲伤还是对我们的悲伤做出反应,都没有明确的研究,但当时在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的心理学家黛博拉·卡斯坦斯和詹妮弗·梅耶能够为长期以来的信念提供科学证据,即人类的哭泣会引起狗的依恋行为。在 2012 年的一项研究中,实验人员观察了 18 只狗在家庭环境中的反应,当时它们的主人和陌生人哼唱、说话或假装哭泣。几乎所有的狗都靠近哭泣的人,看着她并触摸她。当人类说话或哼唱时,这些行为的频率要低得多。尽管主人可能会将狗的行为拟人化,并认为这是移情技能的标志,但该研究的作者得出结论,有一个更简单的解释。他们认为,人类的哭声类似于包括狗在内的哺乳动物的遇险发声,因此哭声引发了遇险而不是同情,而同情则需要狗识别出人类的内心状态。
为了支持这一结论,新西兰奥塔哥大学的心理学家泰德·拉夫曼和闵惠勇在 2014 年领导的一项研究表明,听到人类婴儿的哭声会引起狗的压力,这可以从它们血液中皮质醇水平的升高中看出。不用说,无论你的狗蹭你的原因是什么,它的行为都是令人欣慰的,但请记住,如果你想通过表现出悲伤来引起一些爱意,你的狗可能不是为你感到难过;它可能只是因为感到压力而感到难过。
照我做!
人类文化的很大一部分是基于社会学习的。语言、社会规则和物体的使用都是从老一辈传给年轻一代,并从同龄人传给同龄人的。狗也非常渴望通过观察来学习。社会学习能力在动物中很普遍,但向不同物种的代表学习则更为罕见。由于狗将人类视为它们的社会伙伴,因此它们渴望通过观察我们的活动来学习应该不足为奇;牧羊人早就知道这一点。然而,科学直到最近五年左右才开始探索这种犬类能力的深度。
最常见的观察能力测试之一涉及一个简单的绕道任务,其中狗必须绕过大约三米长的栅栏才能到达可见的目标(例如一些食物或玩具)。在 2001 年的一项研究中,动物行为学家彼得·庞格拉茨和他在厄特沃什·洛兰大学的团队表明,家犬需要尝试六七次才能通过反复试验掌握这项任务——但它们可以在观看专家犬完成该任务仅一次后学会绕道。而且,狗通过观看人类专家也学得同样好。

搜救犬正在学习不仅与人建立合作关系,还与机器建立合作关系;有一天,空中机器人可能会引导狗到达失踪人员的附近。图片来源:肯南·哈维Aurora Photos
父母喜欢与婴儿玩耍的古老的模仿游戏也在帮助研究人员了解狗是如何通过观察学习的。母亲和父亲经常演示一个特定的动作(例如用食指触摸鼻尖),然后鼓励婴儿也这样做。2006 年,当时在匈牙利科学院的托帕尔和他的团队首次表明,人们可以与狗玩类似的游戏。一个人首先训练狗执行三到四个任务(例如转圈、跳到桌子上或绕着圆锥体走),方法是演示每个动作并告诉狗“做!”。当狗完成任务时,它会获得奖励。大多数狗都能很快学会这些规则。然后,人类演示新的任务(例如用手触摸圆锥体)。经过有规律的练习,狗自然会模仿人类伙伴执行的此类新颖动作。
“照我做”游戏唤醒了狗模仿我们行为的自然倾向。然而,我们并不总是希望它们这样做。谁希望小狗从桌子上吃饭、在花园里挖土或“阅读”报纸?因此,人类经常阻止狗模仿他们,而狗很快学会不模仿人类伙伴执行的大多数活动。即便如此,狗通过观察我们学到的东西的数量可能会让即使养狗多年的人也感到惊讶。有些狗可能会通过观察它们的主人转动把手来学习开门,或者它们可能会跳上雪橇,只是因为它们看到人们在滑下山坡时玩得很开心。事实上,从观察中学习的能力有助于狗掌握融入人类群体及其主人特有习惯所必需的规则。
合作:变得实用
在现代西方社会,狗经常仅仅因为它们是狗而被喜爱。但是,如果狗在过去没有证明自己对社会如此有用——充当家庭警报系统、保护畜群免受狼群侵害、拉雪橇——那么它们今天可能就不会存在了。而且,这种有用性今天仍在继续,因为狗协助警察(例如,进行毒品侦查)并帮助残疾人士。导盲犬和为坐轮椅或有听力障碍人士服务的犬不仅提供全天候的实际帮助,而且还扮演重要的社会角色,其中友谊是最重要的角色之一。
事实上,狗的社会能力的一个重要要素包括它们令人印象深刻的合作技能。在有用的伙伴关系中,每个人都必须表现出自制力,注意对方的目标和行动,并学会轮流,以便在不同的时间,一方或另一方处于领先地位。研究表明,导盲犬具备所有这些技能。2001 年,当时在厄特沃什·洛兰大学的动物行为学家西马·纳德里和她的团队对盲人和他们的导盲犬进行了详细的行为分析,揭示了当两者一起行走时,互动的精细程度,双方都承认对方的目标并非常迅速地切换领导权。例如,盲人发起向左或向右转弯(因为她知道她想去哪里),而狗在避开街道上的障碍物时起主导作用(因为犬科动物可以看到它)。
狗还可以在任务中进行协作,在这些任务中,它们似乎理解协调行动的后果。在 2014 年发表的一项研究中,剑桥大学的心理学家莱尔卡·奥斯托吉克和尼古拉·克莱顿报告了狗解决所谓的松散绳索任务的能力,该任务被认为是联合解决问题的基准测试。在通常的设置中,合作伙伴会得到一个盒子,盒子中伸出两条绳子。事实上,他们看到的是同一根绳子的两端。如果双方都抓住一端并同时拉动,他们就会将目标物体(放置在盒子后部)移动到他们触手可及的范围内。但是,如果只有一方拉动绳子,绳子就会从设备中滑出,而不会移动奖品。
在实验过程中,狗学会了通过与人类或狗伙伴协调它们的行为来获得奖品。因此,狗能够认识到对方的特定行为对于它们自身的成功是必要的。狗和它们的伙伴之间合作行为的快速发展解释了为什么狗如此擅长帮助人类完成定义明确的任务,例如引导盲人穿过繁忙的城市街道。[有关动物如何共同解决问题和学习技能的更多信息,请参阅凯瑟琳·哈蒙·科雷奇的“动物的社会天赋”。]
高科技未来的狗狗
现代技术入侵日常生活可能会让狗主人想知道他们与伴侣的关系在数字时代将如何发展。然而,狗已经开始与当今的技术互动,甚至与设备形成临时合作伙伴关系。在《PLOS ONE》杂志发表的一项实验中,当时在厄特沃什·洛兰大学的动物行为学家安娜·格尔盖伊和她的团队通过遥控汽车向家犬运送了一些食物。经过几次这样的互动后,狗开始看着、触摸或推不动弹的汽车,就好像它们的目标是让汽车做它的“工作”一样。从表面上看,狗的行为类似于它们在类似情况下对主人表现出的行为。原则上,如果设备的能力变得更加复杂,那么狗和机器之间的关系也应该如此。

在松散绳索任务中,两只狗了解到,如果它们一起拉动,它们可以将零食(红色)移动到触手可及的范围内。但是,如果一只狗拉动而另一只狗不拉动,绳子就会滑出,奖品就会丢失。图片来源:iStock Photo
这种人与机器的互动也可以带来实际好处。在瑞士联邦理工学院苏黎世分校计算机工程学教授伯恩哈德·普拉特纳领导并得到瑞士国家科学基金会支持的一个项目中,研究人员测试了这样一种想法,即如果人类救援人员得到由狗和配备摄像头的空中机器人组成的团队的补充,那么在树林或山区搜寻失踪人员将会更加有效。厄特沃什·洛兰大学的动物行为学家琳达·格伦切尔与训狗师芭芭拉·克雷克斯合作,教会了四只狗跟随飞行机器人飞行 100 到 150 米的距离。他们还训练狗停止跟随机器人,并在看到机器人盘旋在特定位置上方时开始通过气味搜索失踪人员。如果狗找到失踪人员,它们会通过吠叫来提醒人类救援人员。研究人员认为,随着技术的发展,这种机器辅助小组将优于传统的救援队,特别是如果狗承认飞行机器人是社交伙伴——它们可能会像对人类同伴一样热情地回应它。
人类生活正变得越来越远离自然世界,狗永远无法理解这些变化的广度。但是,它们的社会能力将帮助它们成功地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就像它们自从与人类家庭开始漫长的旅程以来所做的那样。
平行大脑
人与犬类纽带的研究人员长期以来一直想了解狗的大脑如何对人类的情感信号做出反应。但是,用于研究神经活动的主要工具——功能性磁共振成像——要求受试者完全静止地躺几分钟。在过去的几年里,狗成为第一个学会无需身体约束即可在设备中静止不动躺着的非人类物种。凭借这一突破,布达佩斯 MTA-ELTE 比较伦理学研究小组的阿提拉·安迪奇和他的同事在 2014 年进行了一项人类和狗的比较成像研究,以调查犬类和人类大脑是否以类似的方式处理非语言声音刺激。

来源:“比较 FMRI 揭示的狗和人类大脑中的声音敏感区域”,作者:阿提拉·安迪奇等人,载于《当代生物学》,第 24 卷,第 5 期;2014 年 3 月 3 日;厄特沃什·洛兰大学伦理学系(MRI 扫描仪中的狗)
安迪奇的团队记录了 100 多种人类和狗的发声,并要求人类判断声音的负面或正面情感内容。22 人和 11 只经过专门训练的狗在收听这些录音的较长片段时,他们的大脑活动被记录下来。即使犬类大脑比人类大脑小得多,研究人员也能够找到两个在两个物种中执行类似神经功能的区域。当受试者收听自己物种的发声时,无论声音的情感内容如何,一个区域主要处于活动状态,这表明狗和人类各自都有一个大脑区域,其位置大致相同,专门用于此功能。
更令人感兴趣的是关于情感信息处理的发现——人类和犬类大脑具有类似的区域,这些区域的活动与越来越积极的情感内容相关,而与产生声音的物种无关。尽管这些大脑区域在相对基本的水平(例如,与发声的长度和频率相关)处理声音刺激,但结果初步暗示了神经基础的存在,这可以解释为什么家犬(和敏感的主人)可能对它们伴侣的情感做出如此强烈的反应。——A.M.
解码猫咪
猫科动物可能很难研究,但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些关于它们的知识
作者:朱莉娅·卡尔德隆
猫咪有一种奇特的魅力。即使是最受呵护的家猫,似乎也在炫耀它们的独立性,仿佛在说它们真的不需要我们也能活下去。尽管如此傲慢——或者也许正是因为如此——我们中的许多人还是无法抗拒将这些高贵的生物带回家中,连同猫砂盆和所有东西。事实上,作为人类伴侣,猫的数量超过了犬类,尽管我们对它们的认知知之甚少。
我们与猫的合作关系由来已久。猫科动物 DNA 表明,家猫可能在大约 10,000 年前在中东地区从其野生同类中分离出来。2014 年,当时在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的迈克尔·J·蒙塔古和他的同事们鉴定出了一组基因,这些基因可能在史前猫转变为我们今天所知的可爱宠物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基因与关键的行为特征有关,例如学习能力和恐惧感降低,这将有助于猫适应人类社会的生活。
然而,在破译猫科动物的行为和智力方面,尤其是在与我们日益增长的狗的知识相比时,仍然存在许多谜团。这种差距的出现部分是由于研究狗的迫切需要。人类与充满敌意或行为不端的狗之间的负面互动是常见的社会问题。
我们对猫科动物思想的了解不足的更大原因是猫科动物行为的挑战。狗的祖先成群结队地漫游,并学会了与其他动物进行社交互动的复杂策略,而今天家猫的野生祖先则是更加孤独的动物。因此,管理它们彼此之间以及与人类交流的模式更难解析。Ádám Miklósi 和他的同事们发现,像狗一样,猫也能够通过指向的手指找到食物,但如果设置是人为操纵的(例如,如果碗只是在够不到的地方),猫就会放弃;狗会创造性地制定策略或向人类寻求帮助。“如果出现问题,”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的人与动物互动专家约翰·布拉德肖说,“猫会尝试自己解决问题。如果它们失败了,它们就会走开。”
猫在实验室里也很难管理。“当你把猫从自己的家中带出来时,它就会变得紧张,”现在费城动物园的玛丽克·卡西亚·加特纳说。加特纳继续说,如果猫在自己的领地内,它的反应会更自然。因此,大多数关于猫的研究都是基于家庭观察,而不是实验室的对照实验。
鉴于这些挑战,我们仍然有很多关于猫的知识需要学习。我们可以轻易地破译狗的许多信号,但是,布拉德肖说,“对于猫来说,更像是五六个。”我们知道的一些迹象列在下面。

图片来源: iStock Photo
咕噜声
咕噜声似乎有多种用途:分享情感状态,例如快乐或痛苦;表达紧迫感,通常在猫想要喂食时;或发出压力或受伤的信号。
喵喵叫
猫通常不会互相喵喵叫,但它们会学习一系列喵喵叫来与人类交流。典型的喵喵叫含义特定于给定的关系:主人知道他或她的猫的喵喵叫是什么意思,但不一定能理解另一只猫的喵喵叫。
耳朵
耳朵向后表示攻击性。耳朵向前表示兴趣。
尾巴
尾巴直立表示猫喜欢你,但也承认你比它略胜一筹。
尾巴直立并蓬松表示猫生气了。
尾巴夹在两腿之间表示猫没有安全感,试图逃跑或与世隔绝。
用头部和面部摩擦物体
猫的嘴唇角落、眼睛和耳朵之间以及下巴下方都有腺体;这种行为标记领地,一些科学家认为这可能表示喜爱。
仰卧,腹部暴露
猫很放松并且信任你。
揉捏
小猫会做这个动作来刺激母亲的乳汁。在成年期,研究人员怀疑这种行为是表示喜爱,并表明被揉捏的个体处于优越的、母亲般的角色。
舔舐
体型和地位相同的猫经常互相梳理毛发,这被认为可以改善群体内的关系并消除攻击性。“这是真正表达喜爱的方式,”布拉德肖说,“这在猫咪社会中非常重要。”
朱莉娅·卡尔德隆是一位居住在纽约市的自由科学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