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千六百万年前,一颗小行星撞击地球,消灭了估计 75% 的生命。这一事件臭名昭著地导致了恐龙的灭绝,这让人想知道:当现代鸟类的所有亲戚都灭绝时,它们的祖先是如何幸存下来的?最近发表在《当代生物学》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假设,一些类似鸟类的恐龙之所以能生存下来,是因为它们有无齿的喙,并且可以在大多数其他物种的食物来源消失时以耐火种子为生。
艾伯塔省菲利普·J·柯里恐龙博物馆的助理馆长德里克·拉尔森和他的同事首先分析了来自白垩纪时期生活在北美西部的类鸟恐龙的 3000 多颗化石牙齿。研究人员根据牙齿的大小和形状得出结论,这些牙齿适合吃动物、昆虫和植物,并且在物种大灭绝之前的 1800 万年里基本上没有变化。
由于鸟类化石记录不完整,研究小组随后借助进化统计模型重建了现代鸟类祖先的饮食习惯。模型表明,它们的无齿祖先可能以种子为生。这些分析共同表明,对于各种类鸟恐龙来说,生死之间的差异归结为牙齿和饮食的结合。
支持科学新闻报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未来能够继续报道关于当今塑造我们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
为了支持这一假设,拉尔森还引用了关于现代野火的大量研究。这些研究表明,尽管经过灼烧,一些种子仍然完好无损,而食种子鸟类是最早返回烧毁森林的物种之一——类似于希克苏鲁伯陨石撞击后的地球表面。
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脊椎动物古生物学家朱莉娅·A·克拉克说,拉尔森研究 6600 万年前动物如何生存的方法很有价值且富有创造力,但她没有参与这项研究。但她指出,物种灭绝动态是复杂的,来自世界其他地区鸟类化石的证据讲述了不同的故事。“我刚从南极洲工作了两个月回来,研究那里的晚白垩世化石,我们看到那里的物种是水生的。根据我们与现存鸟类的比较,它们可能吃藻类和鱼类,”她解释道。
此外,研究表明,来自晚白垩世的鸵鸟、鸸鹋和鸭子的早期亲戚是无齿的,但除了种子外,可能还会吃小型脊椎动物和昆虫,克拉克补充道。“如果吃种子是与生存或灭绝相关的唯一特征,我会感到惊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