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00年前的气候非常寒冷。那是上一次冰河时代的顶峰时期,生存需要不顾一切的措施——尤其是对欧亚大陆的人们来说,那里的食物和木柴燃料都已匮乏。有些人选择迁徙,但群体之间的距离和方向各不相同。
其中一部分人最终来到了现在已淹没的白令陆桥,他们在那里与世隔绝地生活了一万年。根据《科学》杂志最近的一篇专栏文章,他们是第一批美洲原住民。
通过基因和古生态学证据,犹他大学人类学遗传学家丹尼斯·奥鲁克、科罗拉多大学考古学家约翰·霍夫克和伦敦大学古生态学家斯科特·埃利亚斯得以支持一个长期存在的理论,即“白令陆桥停滞论”。这个假说在2007年确立,当时爱沙尼亚塔尔图大学的一个团队在一大批美洲原住民线粒体DNA样本中发现了一组突变。
支持科学新闻报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 通过购买订阅,您将帮助确保未来能够继续报道关于塑造我们今天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有影响力的故事。
虽然长期以来人们都知道这个群体起源于亚洲,但他们基因蓝图的变异表明,他们一定在与祖先隔离了很长一段时间后才传播到整个美洲。研究人员确定了连接亚洲和北美洲的陆地,即白令陆桥,是最有可能的地点。但直到现在,仍然没有人能够解释原因。
一个“宜居”之地
奥鲁克说,大约25000年前,地球进入了所谓的末次盛冰期(LGM),这是一个气候变化的时期,导致气温下降,冰川质量扩张。这也急剧降低了海平面,反过来,使得白令陆桥从海洋中升起。
根据基因数据拼凑而成,第一批在北美定居的美洲原住民穿越白令海峡的旅程持续了一万年。科学家们认为,他们在那里找到了躲避上一次冰河时代的避难所。
图片来源:Erika Tamm/维基百科
他说:“人们很可能只是在整个地区扩张,有些人会发现自己处于这场运动的最前沿,并且会身处白令陆桥的中心地带。”
他们之所以能够在那里与世隔绝地停留一万年,是由于一点运气、缺乏选择以及日益寒冷的气候。
奥鲁克说:“他们变得孤立无援。” “除非穿越比他们已经身处之地更加恶劣的漫长地形,否则他们无法与那些随着气候恶化而离他们越来越远的人保持联系。”
虽然该地区的大部分经历了干燥、寒冷的天气,但在整个末次盛冰期期间,白令陆桥沿线仍然散布着“避难所”或未受气候变化影响的植被区域。这些未受影响的区域为美洲原住民的创始人群提供了潮湿、温和的气温以及充足的灌木、树木和动物。
他补充说:“避难所是宜居之地。” “良好的觅食、良好的狩猎和木材供应。”
但是,他们延迟进入美洲并非出于自愿。霍夫克说,由于来自北部洛矶山脉(科迪勒拉冰盖)和加拿大中北部(劳伦泰德冰盖)的冰盖合并,他们在末次盛冰期期间被阻挡,这切断了通往北美洲西北部海岸和内陆的通道。
然而,一旦末次盛冰期结束,气候开始变暖,海平面上升,冰盖开始融化,根据基因记录,美洲原住民的创始人群在大约15000年前进入了北美洲。
使理论栩栩如生
奥鲁克说,虽然2007年发现的基因证据“非常可靠”,但许多科学家由于缺乏考古证据而无视该理论,其中大部分考古证据可能在海平面上升后消失在水下。
然而,近年来,几位古生态学家从白令陆桥及其周围地区的区域采集了沉积物岩芯,其中包含植物、昆虫和花粉化石。它们揭示了避难所的存在——某种程度上是该理论的缺失环节——这加强了现在已淹没的陆地可能是美洲原住民创始人群一万年家园的观点。
奥鲁克、霍夫克和埃利亚斯认为,新的证据是巩固该理论的跳板。因此,他们联手合作。
奥鲁克说:“我已经开始研究各种不同的事物,包括不同生物体的遗传数据,这些数据可能会告诉我们白令陆桥发生了什么,并且我意识到关于避难所的其他数据。” “约翰认识到,如果存在这些避难所,并且它们聚集在白令陆桥的低地,那么这些将是人口在末次盛冰期期间能够真正很好地生存的合乎逻辑的地方。”
与此同时,埃利亚斯和其他人发现了某些仅在特定温度带生存的甲虫物种的存在,这表明当时陆桥上的温度与其他地区相比相对温和。
研究人员表示,通过将新旧证据结合在一起,未被开发的考古证据可能不再成为“白令陆桥停滞论”的障碍。
奥鲁克说:“现在,基因证据、古生态学和环境证据似乎正在以某种方式趋同,使得考古记录的缺失,也许,不再那么令人惊讶或成问题。”
尽管如此,他们仍然希望在阿拉斯加和俄罗斯的楚科奇半岛等现代陆地上可能存在的避难所遗迹最终将提供缺失的考古组成部分。
经 Environment & Energy Publishing, LLC. 许可,从 Climatewire 转载。www.eenews.net, 202-628-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