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致命火山在毫无预警的情况下爆发

本周末导致30多人死亡的火山爆发是一次浅层蒸汽爆炸,几乎无法预测

日本御岳山的死亡人数今天(9月29日)攀升至36人,救援人员仍在搜寻失踪人员。

本周末,火山爆发让登山者措手不及。超过250人在这个海拔10,062英尺(3,067米)的山峰上探索神社和度假村,这是该国第二高的火山。

但就在一个月前,在冰岛,任何可以上网的人都知道新的岩浆在巴达本加火山爆发之前在哪里地下流动。地震、GPS和火山气体“探测器”描绘出了每一次新的进展。(岩浆是地下的熔融岩石,而熔岩是在地表流动的熔融岩石。)[惊艳照片:日本新火山岛]


关于支持科学新闻报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 订阅来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购买订阅有助于确保未来关于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重要报道。


日本也有一个类似的高科技网络来监测其火山。但专家告诉Live Science,周六的致命爆发很可能是一次潜水喷发,一种几乎无法预测的浅层蒸汽爆炸。

纽约帕利塞德市拉蒙特-多尔蒂地球观测站的火山学家菲利普·鲁普雷希特说:“如果有监测系统,更深层次的活动不太可能不被发现。我们几乎没有信息或科学可以帮助监测人员处理潜水喷发。”

突然袭击
潜水喷发只是水和热。可以将火山内部想象成一个被岩浆加热的固体岩石“烤箱”。地震和移动的岩浆经常会使岩石摇晃和破裂。当烤箱中出现新的裂缝时,会散发出热量,类似于打开厨房烤箱的门。如果地下水渗入裂缝,水会立即因高温而变成蒸汽。这种剧烈的转变会将周围的火山岩粉碎。蒸汽占用的空间(或体积)比水大得多,因此它会向各个方向膨胀,在山峰的侧面或顶部打出一个洞。

美国地质调查局加利福尼亚火山观测站的负责人玛格丽特·曼根说:“实际上没有岩浆喷发,只是被摧毁的破碎旧岩石。”

曼根说,裂缝可能会在没有预警的情况下出现。另一方面,如果火山频繁或发生更剧烈的地震,并且有潜水喷发历史,可能意味着是时候进行更严格的监测了,她补充说。

本月早些时候,日本气象厅 (JMA) 曾警告御岳山出现火山震颤的增强和减弱。震颤是微小的、几乎无法察觉的地震。官员们没有将火山的警报级别从正常级别或 1 级提高。日本气象厅在9月28日的声明中表示,没有岩浆上升的迹象,例如地表变化或从山峰喷出的气体。

潜水喷发有时会在熔岩喷发之前发生,就像火山清嗓子一样。1883年印尼喀拉喀托火山爆发发出的巨大爆炸声“响彻全球”,就是由于一次潜水喷发。随后发生了巨大的熔岩喷发。当岩浆遇到水时也会发生类似的爆炸,火山学家称之为岩浆水喷发。其中一些岩浆-水爆炸会留下巨大的、类似炸弹的陨石坑,称为玛珥湖。

然而,自周六火山爆发以来,没有人看到御岳山出现新鲜熔岩。

日本气象厅目前对包括御岳山(在日本被称为Ontakesan)在内的 11 座火山发布了警报和警告。御岳山最后一次潜水喷发是在 2007 年。上次火山爆发是在 1979 年。

致命的火山灰流
周六的爆炸引发了火山碎屑流,一种由火山灰和火山气体组成的混合物,以飓风般的速度和坩埚般的热量向外涌出。很可能许多被困在火山碎屑流中的登山者幸存下来,要么是因为他们位于火山灰云的边缘,要么是因为火山灰云相对较凉,尽管目前尚无人知晓。一旦火山变得更安全,科学家将确定情况。

由喷射的熔岩引发的火山碎屑流可达到近 1,300 华氏度(700 摄氏度)的高温和超过 100 英里/小时(161 公里/小时)的速度。

曼根说:“这是一种你无法逃脱的危险,因为它们移动得太快了。”[视频 – 工作人员从日本火山爆发中找到尸体]

据认为,大约有 200 人通过在令人窒息的火山灰云中爬下山或在小屋和旅馆中避难,在周六的致命爆炸中幸存下来。他们令人不寒而栗的故事包括令人毛骨悚然的黑暗、从天而降的岩石以及在浓稠的火山灰中挣扎呼吸。鲁普雷希特说,潜水爆炸往往会产生非常细的火山灰颗粒。火山灰覆盖了山南坡 2 英里(3 公里)的范围。

鲁普雷希特说:“这就像在桑拿房里被沙尘暴袭击。很难想象他们是如何呼吸的。”

火山气体(如二氧化硫)也会使被困在山上的人窒息,高速抛出的岩石会压碎人并造成致命的头部受伤。去年,菲律宾马荣火山的一次潜水爆炸导致五人死亡。

 

版权所有 2014 年LiveScience,TechMediaNetwork 公司。保留所有权利。不得发布、广播、改写或重新分发此材料。

LiveScience is one of the biggest and most trusted popular science websites operating today, reporting on the latest discoveries, groundbreaking research and fascinating breakthroughs that impact you and the wider world.

More by LiveScience
©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