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可以应对科学否定:《不要抬头》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这部新片以一颗冲向地球的彗星为喻,讽刺了我们对待科学事实和发现这些事实的科学家的态度。

A conceptual image of a meteor about to crash into Earth.

最近一个早晨,在曼哈顿下城,包括我在内的 20 位科学家聚集在一起,私人观看了新电影 不要抬头,随后与电影导演亚当·麦凯共进了午餐。

电影情节很简单。天文学研究生凯特·迪比亚斯基(詹妮弗·劳伦斯 饰)和她的教授兰德尔·明迪(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 饰)发现了一颗新彗星,并意识到它将在六个月后撞击地球。它直径约九公里,就像 6600 万年前消灭恐龙的那颗彗星一样。天文学家试图提醒由梅丽尔·斯特里普饰演的总统注意即将到来的灾难。

“让我们静观其变,评估一下,”她说,随后发生了一场荒谬但可信的喜剧,其中天文学家们努力在一家主要报纸上发表文章,并在早间电视节目中受到嘲笑,一位兴高采烈的主持人询问外星人,并希望彗星能杀死他的前配偶。


关于支持科学新闻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事业: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将帮助确保未来能够继续讲述关于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 impactful 故事。


终于,主流好莱坞开始承担起对抗猖獗的科学研究和事实否认这一艰巨任务。《不要抬头》既幽默又严肃,是近期为普及科学所做的最重要的贡献之一。它通过全明星阵容和精彩的喜剧,吸引了那些对科学有不同或较少经验的观众。

许多包含科学元素的主流电影都很荒谬,但《不要抬头》恰到好处地把握了平衡。我在天体物理学领域的同事肯定会对一些场景吹毛求疵,而且也存在一些瑕疵,但它们对电影的目的和出处没有任何影响,尤其是对于任何理解戏剧运作和科学机制的人来说。任何专业天体物理学家只需要在电影大约 130 分钟的时长中暂停几分钟的不相信。对于科学爱好者来说,彩蛋——隐藏的小笑话——也比比皆是。

影片中科学的闪光点无处不在,这归功于麦凯坚持让一位执业科学家艾米·迈因策尔参与制作。迈因策尔是该片的“天文技术顾问”,也是美国宇航局 NEOWISE 任务的首席研究员,该任务负责寻找和描述近地天体 (NEO)。迈因策尔与演员和工作人员一起工作了几个月,并帮助编写了一些场景。

天文学可能是学术界最早与多年后成为“我也是”运动的问题作斗争的领域之一。师生关系对于科学家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但师生关系受到了骚扰问题的冲击。

但她促成的一个感人细节是女研究生和她的男导师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是相互关心的,有时是私人的,但毫无疑问是专业的。在电影中,明迪和迪比亚斯基关系融洽。他们甚至互相拥抱和安慰。我怀疑我的一些同事可能会对此产生本能的反应,但我发现这令人耳目一新。如果学生和导师(他们经常在专业上花很多时间在一起)彼此了解,研究会更有效率,也更有趣。

除此之外,电影剧组对另一个问题的宣传是误导性的:他们想让我们都相信这部电影是关于气候变化的。事实上,导演在放映后与我们科学家小组交谈时说,他想拍一部关于全球变暖的电影,而彗星只是戏剧性的载体。我当然赞赏这种意图,但他并没有实现。

是的,整部电影都穿插着小插曲和蒙太奇,展示了河马玩耍、北极熊跳跃、水獭蠕动、蜜蜂嗡嗡和鲸鱼歌唱的场景。这些都是典型的比喻手法,旨在向非科学家表明全球变暖将杀死我们所有人都应该觉得美丽的一切。这是这部电影最不科学的地方,除了说我们现在所知的“气候”在与彗星发生大规模碰撞后可能不复存在之外,电影中没有提及气候变化。

全球变暖与“行星杀手”彗星是不同的。灾难性彗星撞击的时间尺度很短,可能短至六个月,更可能是几年。全球变暖并没有提供一个六个月或 600 年后的日期,届时地球上的最后一个人将死亡。事实上,考虑到生命 35 亿年的历史跨越了温度和大气化学的巨大变化,全球变暖不太可能消灭所有生命。

不要抬头》不是一部关于气候变化的电影,而是一部关于行星防御,防御来自太空的流浪岩石的电影。它有效且准确地处理了这个真实而严肃的问题。然而,这部电影真正的力量在于它对科学否定者的猛烈而无情的讽刺。

在苏荷区地下剧院的放映结束后,麦凯说:“这部电影是为你们科学家们准备的。我们想让你们知道,我们中的一些人确实听到了你们的声音,并且想要帮助对抗科学否定主义。”

几天后,我再次见到了迈因策尔,终于,这是疫情开始以来的第一次。当我们闲聊并叙旧时,我们笑了,并且非常认真地为她成功地将真正的科学融入一部好莱坞大片而举杯庆祝。我们还为电影中出现的彩虹羽毛、恐龙般的“雷龙”干杯,它们可能是我们之后“气候”的守护者。

©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