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东西,还是东西。我们很多人都喜欢购买和保留物品,即使这些物品没有用处。大约 70% 的儿童会收集自己喜欢的物品,例如硬币、娃娃或棒球卡;许多成年人也这样做。人们通常将财产视为自身的延伸,并因此对它们产生依恋。
然而,在极少数情况下,收集和保留物品的习惯会达到不健康的极端程度,最终发展成囤积障碍,这是一种鲜为人知的疾病。许多外行人认为,有临床囤积癖的人太懒惰,不愿意丢弃他们的垃圾,或者他们喜欢与垃圾一起生活。这两种假设似乎都不正确。此外,大多数专家长期以来一直认为,极端囤积是强迫症 (OCD) 的一种变体,尽管最近的大多数研究表明情况并非如此。相反,这种疾病可能源于一种基本上具有适应性的倾向的夸大版本,即积累对我们重要的材料。
独特的病理学
支持科学新闻报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有关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思想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尼古拉·果戈理 1842 年的小说《死魂灵》中,塑造了一个名叫普柳什金的角色,他是一位地主,几乎保存了他找到的所有东西。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将囤积视为他所谓的“肛门性格”的症状,据称源于过于严厉的如厕训练。(今天很少有心理学家认同这种观点。)然而,在 1990 年代初期和中期,囤积越来越被认为是严重的临床问题。心理学家兰迪·O·弗罗斯特 (Randy O. Frost)(史密斯学院)于 1993 年提出的病理性囤积的系统研究标准,以及一系列电视纪录片和真人秀节目,如《囤积者》、《清洁之家》和《囤积:活埋》,提高了人们对这种疾病的认识。
直到最近,大多数精神卫生专业人员仍将病理性囤积视为强迫症的一种亚型。囤积被认为是一种强迫行为——一种旨在消除焦虑的重复性、仪式化的行为,例如反复检查炉子以确保其已关闭。然而,根据伦敦国王学院心理学家大卫·马泰克斯-科尔斯 (David Mataix-Cols) 在 2010 年的一项回顾,80% 或更多的极端囤积者不符合强迫症的标准。例如,许多人没有经历在强迫症中广泛存在的强迫观念——反复或侵入性的想法、意象或冲动。此外,与强迫症患者相比,囤积者往往更贫穷、年龄更大、更容易患情绪和焦虑症;他们也不如强迫症患者那样意识到自己患有疾病。
为了认识到这些差异,美国精神病学协会的诊断手册第五版(DSM-5)于今年五月首次将病理性囤积列为一种独立的疾病。根据该书,“囤积障碍”的特征是极度且持久地难以与财物分离,即使这些财物没有任何实际价值。患者有强烈的保留物品的冲动,或者对扔掉物品感到非常不安。他们的家或工作场所堆满了杂物,以至于空间无法使用——而且他们的问题严重损害了他们的日常功能或引起痛苦。在诊断囤积障碍之前,临床医生必须排除可能导致囤积的医疗状况。例如,在 1998 年的一项研究中,台北荣民总医院精神科医生黄仁平 (Jen-Ping Hwang) 及其同事发现,23% 的痴呆症患者表现出临床上显着的囤积行为。
囤积障碍在人群中的患病率似乎在 2% 到 5% 之间,这使其比精神分裂症更为普遍。男性和女性患病人数大致相等。人们最常囤积书籍、杂志、报纸和衣服;在某些情况下,他们会积累大量从未从包装中取出的衬衫、裤子和连衣裙。在极少数情况下,个人会囤积动物。在 2010 年的一个案例中,当局在怀俄明州鲍威尔市的一所房屋中发现了 150 多只猫。弗罗斯特及其同事在 2011 年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指出,与其他囤积者相比,动物囤积者往往在心理上受损更严重,并且生活在更肮脏的环境中。
致命的“生意”
囤积可能是一项严重甚至致命的“生意”。杂物可能会达到如此程度,以至于居住空间基本上变得无法居住,患者可能需要建造狭窄的隧道或“山羊小径”才能从一个地点到达另一个地点。在 2008 年的一项研究中,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市生活研究所的心理学家大卫·托林 (David Tolin) 及其同事报告称,2% 的囤积者因家中混乱而被驱逐。在 2009 年的一项调查中,澳大利亚墨尔本伍斯特理工学院项目中心的心理学学生格雷戈里·卢奇尼 (Gregory Lucini) 及其同事揭示,囤积是导致房屋火灾中 24% 的可预防死亡的原因。在其他案例中,囤积者被他们的杂物窒息而死;今年四月,一位 68 岁的新泽西州妇女被发现死在成堆的腐烂垃圾、衣服、手提包和其他财物下。
没有人确切知道为什么囤积者会囤积。然而,了解病情的一个线索是,他们经常报告对物品有强烈的依恋;有些人可能会赋予物品类似人类的品质,例如情感,同时又认识到这样做是不理性的。在其他情况下,囤积者坚持保留旧物品,例如衣服,“以防万一”。囤积在家族中遗传;在弗罗斯特和心理学学生蕾切尔·C·格罗斯 (Rachel C. Gross)(现为美国大学教授)在 1993 年进行的一项研究中,85% 的病理性囤积者表示,他们的一位或多位一级亲属(父母、子女、兄弟姐妹)是“收集癖者”;这一比例大大超过了非囤积者。在伦敦国王学院心理学家亚历山德拉·C·耶尔沃利诺 (Alessandra C. Iervolino) 及其合作者在 2009 年对 5,000 多对双胞胎进行的一项研究中,他们发现这种家族模式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他们估计严重囤积的遗传率为 50%。
囤积可能具有进化起源。莫尔豪斯学院的心理学家詹妮弗·G·安德鲁斯-麦克莱蒙特 (Jennifer G. Andrews-McClymont) 及其同事在 2013 年的一篇综述中指出,这种行为存在于许多物种中,包括蜜蜂、乌鸦、啮齿动物和猴子。这一观察结果引发了一种可能性,即这种情况反映了一种自然选择的冲动,即为资源匮乏时期储备资源。
囤积者的帮助
囤积障碍很难治疗,但根据托林及其同事在 2007 年的一篇文献综述,某些类型的认知行为疗法可以减轻其严重程度。治疗的重点是改变关于物品价值的非理性信念,并提供有监督的组织和丢弃物品的实践。然而,这种干预并非万能药,因为许多囤积障碍患者没有完成他们的“家庭作业”,这通常涉及重新整理和扔掉杂物。
针对囤积者的有限治疗方案部分反映了我们对这种严重疾病的相对较差的理解。然而,随着 DSM-5 正式承认囤积障碍,对病理性囤积原因的研究可能会增加,随之而来的还有更有效疗法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