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新的研究表明,一颗“休眠”恒星的爆炸正在揭示这些恒星爆发是如何演化的。
一个天文学家团队发现了在所谓的经典新星(或白矮星的最终爆炸,即一颗耗尽核燃料的恒星的行星大小的遗迹)之前出现的额外微型爆发的证据。他们的数据为新星休眠假说提供了首个直接证据,该理论认为这类恒星的演化是周期性的。
这颗名为 V1213 Cen 或 2009 年半人马座新星的新星在 2009 年爆发,但华沙大学的天文学家自 2003 年以来一直在监测其源恒星。通过收集恒星爆发前后几年的数据,研究人员得以研究这种类型的新星的演化。
关于支持科学新闻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工作: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将有助于确保关于当今塑造我们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像 2009 年半人马座新星这样的经典新星发生在双星系统中,或者说两个恒星围绕一个共同的质心旋转的系统中。一颗白矮星和另一颗小恒星围绕一个共同的质心旋转,而白矮星则从其伴星那里吸走物质。来自第二颗恒星的氢在白矮星的表面积聚,在那里聚变导致大爆炸。与强大得多的超新星爆炸不同,超新星爆炸标志着恒星的死亡,新星爆发并不一定会摧毁它们的恒星母体。[了解你的新星:恒星爆炸解释(信息图)]
“这些是星系中最亮和最频繁的恒星爆发,它们通常肉眼可见,”该研究的主要作者 Przemek Mróz 说,该研究的详细信息在线发表在8 月 17 日出版的《自然》杂志上。
在 2009 年半人马座新星大爆发之前几年观察到的小规模爆炸被称为矮新星。这些爆炸不是在白矮星表面发生,而是在吸积盘中发生,吸积盘是白矮星从其伴星那里吸走的旋转的恒星物质云,Mróz 说。但新星爆发的时间仍然是不可预测的。
Mróz 和同事通过创建一个光变曲线,或显示一颗变星在一段时间内发出的光量的变化的图表,研究了矮新星爆发。光变曲线提供了双星不断变化的质量转移率的线索,或者说一颗恒星从另一颗恒星吸走物质的速率。“当恒星之间的质量转移率不稳定时,就会出现矮新星爆发,因此光变曲线中的每个小凸起都是由一部分物质落到表面产生的,”他解释说。
研究人员说,他们的研究结果为经典新星爆发之前、期间和之后的质量转移率变化提供了首个直接证据。了解质量转移率的变化可以帮助天文学家预测新星何时可能爆发,他们补充说。
观测结果还为科学家所谓的“新星休眠假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该假说认为,爆炸后的质量转移率会增加,然后在一百万年的时间里显著下降。然后,根据该理论,恒星进入休眠阶段。
这些事件形成一个循环,最终导致另一次新星爆炸,该理论认为。
“如果没有光学引力透镜实验 (OGLE) 的长期观测,这项发现是不可能实现的,”Mróz 说,该实验是华沙大学的一个观测项目,自 1992 年以来一直在对宇宙进行调查。
版权所有 2016 年SPACE.com,一家 Purch 公司。保留所有权利。未经允许,不得发布、广播、改写或重新分发此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