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自然》杂志。
上周,世界首批针对乙型肝炎病毒的疫苗开始从一家中国工厂下线,有望遏制这种每年感染约 2000 万人并导致 7 万人死亡的疾病。该疫苗被誉为一项不寻常的公私合作伙伴关系的胜利,这可能会在中国蓬勃发展的生物技术领域开创先例,并有助于为西方忽视的疾病提供其他疫苗。
水传播的乙型肝炎病毒主要发生在卫生条件较差的发展中国家,在东亚和南亚尤其普遍。虽然大多数病例只会导致轻微疾病,但它可能导致急性肝功能衰竭——在某些地区死亡率达到 4%,而在怀孕后期的妇女中则飙升至 20%。例如,1986 年至 1988 年间,中国西北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爆发的严重乙型肝炎疫情导致近 12 万人感染和 700 多人死亡(见“隐藏的流行病”)。目前尚无治疗方法,迄今为止,改善卫生条件是遏制该疾病最有效的方法。
关于支持科学新闻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将帮助确保关于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来源:J. M. Hughes et al. Clin. Infect. Dis. 51, 328–334 (2010)/who/Promed-mail
新疫苗于 2011 年 12 月获得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批准,可能会改变这一局面。十多年前,福建省厦门大学的研究人员对一种大肠杆菌菌株进行了基因改造,使其产生一种蛋白质,该蛋白质在注射到人体后,会刺激人体免疫系统对抗乙型肝炎。但临床前和临床开发直到 2000 年才真正开始,当时,一家在食品和医疗保健领域拥有利益的养生堂集团投资了 1500 万元人民币(2000 年为 180 万美元),与该大学合作建立了一家合资生物技术实验室。该实验室于 2006 年被中国科技部授予国家级地位,并更名为国家传染病诊断和疫苗研发中心(NIDVD)。
该研究所旨在联合学术界和工业界,将新疫苗商业化,特别是针对新出现的传染病。养生堂成立了一家名为 Innovax 的子公司,负责将潜在的疫苗从临床试验推向生产。乙型肝炎疫苗 Hecolin 是该公司首个上市的产品,但该公司还有一种针对人乳头瘤病毒的疫苗,目前正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Hecolin 的批准是在 2010 年发表的 III 期临床试验显示其在预防近 10 万名健康参与者感染方面非常有效之后获得的。
Hecolin 的开发成本约为 5 亿元人民币(8000 万美元),其中大部分来自中国政府通过该大学提供的资金。该疫苗将以每剂 110 元人民币的价格出售给中国的经销商,该公司预计其在 2013 年的销售额将达到 6200 万元人民币。这算不上什么巨额收入,但据 NIDVD 副主任张俊表示,公私合作开发模式有助于确保开发出重要的疫苗,而不管它们是否对制造商有利可图。
张希望 Hecolin 的成功将吸引更多对此类计划的投资,并表示中国政府一直在鼓励。他说:“许多人——包括跨国制药公司的代表、风险投资家、中国地方政府官员和中国企业家——都认为这是生物技术投资的一个有价值的例子。”
张指出,英国制药商葛兰素史克已经与美国陆军合作开发了一种单独的乙型肝炎疫苗,该疫苗在 II 期试验中显示出前景。但是,由于乙型肝炎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该疫苗几乎没有商业潜力。张说:“这不仅对乙型肝炎如此,而且对世界上许多其他瘟疫也是如此。”
位于越南胡志明市的牛津大学临床研究中心主任杰里米·法拉尔也同意,主要影响发展中国家的乙型肝炎等疾病的医疗产品“不被视为巨大的赚钱机会”。“以不同融资模式运营的新公司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而且可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Hecolin 的出现可能恰逢其时,可以解决非洲乙型肝炎的上升问题,2007 年乌干达爆发的疫情感染了 1 万多人,造成 160 人死亡。截至今年 9 月底,自 8 月以来,肯尼亚难民营已报告了 200 多例由乙型肝炎引起的黄疸病例,而自 7 月以来,南苏丹的三个难民营已出现 16 例死亡和 400 例乙型肝炎感染病例。“病例每天都在增加,因此给现有的卫生服务和资源带来了巨大压力。这是一个严重的人道主义问题,”南苏丹卫生部在 9 月的一份声明中说。
厦门大学和 Innovax 正在与世界卫生组织(WHO)进行谈判,以在世卫组织的资格预审计划中注册 Hecolin,该计划使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等机构可以使用药品。“我们必须确保这些疫苗可以在任何地方使用,”法拉尔说。“如果这些产品在中国境外无法使用,那将是令人非常遗憾的。”
他补充说:“我们必须接受这样一个事实,即像中国这家公司这样的公司在未来将非常重要。我们其他人必须迎头赶上。我们需要通过世卫组织找到一种方法,以确保其疫苗的绝对透明度、安全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