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似乎为了成功需要不断倒退的年代——拥有一份好职业意味着要上好大学,而这需要你在顶尖高中、初中甚至幼儿园都取得优异成绩——父母有责任不断鞭策孩子。我们希望孩子们在还没学会系鞋带之前就能抢占先机。但是,我们应该通过温柔的赞扬来鼓励我们的孩子,还是应该采取“虎妈”式的惩罚和批评策略呢?
新的研究表明,用严厉责骂来鞭策孩子的父母,也可能让他们背负终生的焦虑。在去年11月发布的一项调查中,研究人员收集了来自4000多名各个年龄段成年人的童年记忆,并将这些记忆与参与者自我报告的精神健康状况相关联。研究结果表明,有专制型父母的孩子在日后生活中将更难适应逆境。
斯托尼布鲁克大学临床心理学家格雷格·哈伊恰克·普劳德菲特最近的研究表明,惩罚性育儿之所以具有如此强大和持久的影响,是因为它训练孩子的大脑过度强调错误。
关于支持科学新闻报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将帮助确保未来能够继续报道关于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
当我们犯错时,我们的内侧前额叶皮层——就在前额正后方——会产生一种可预测的电模式,称为错误相关负波,或ERN。ERN被认为是帮助我们重回正轨的大脑机制,以避免我们犯更多粗心大意的错误。有证据表明,遗传因素可以解释个体之间ERN强度的差异,但普劳德菲特的研究表明,暴露于严厉批评也起作用。
在一项由他的研究生亚历克斯·迈耶共同撰写的研究中,普劳德菲特测量了近300名儿童在三岁和六岁时的ERN,同时让他们在父母的陪伴下做谜题。他观察到的互动在一个大多数人会认为是正常的范围内差异很大;没有父母是虐待型的。父母根据他们的控制程度(例如,如果孩子犯了错误立即介入)以及他们在给出反馈时的热情程度进行评分。
普劳德菲特还要求父母描述他们的反馈策略,即他们更倾向于在孩子犯错时提供鼓励,还是严厉批评。结果出现了一群惩罚型父母,他们高度控制但缺乏热情——一种挑剔、敌对的风格。
自我报告和观察到的挑剔、敌对的育儿方式都预测了三年后更大的ERN。此外,在第二次访问中,有惩罚型父母和高ERN的孩子更可能表现出焦虑症的迹象。
普劳德菲特认为,暴露于严厉批评的孩子学会内化父母的反馈,直到ERN(通常是一个方便的警示信号)反而变成焦虑的触发器。
“当然,每个人都会犯错,”普劳德菲特说。“但是,如果你比其他孩子更严厉地惩罚自己或对自己的错误做出反应,那么这可能就是导致你患上焦虑症的风险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