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之前,与 133 例人类感染和 43 例死亡相关的 H7N9 禽流感病毒从未在人类身上出现过。所有现有证据表明,有效的生物屏障显然阻止了疫情大流行——人类仅通过与家禽或活禽市场等环境的直接接触,而不是通过人际传播感染这种新型病毒。然而,中国农业科学院(CAAS)的最新分析表明,该病毒比先前认为的更接近成为人际传播的疾病。
一项大型研究比较了五种已报告的人类 H7N9 毒株的基因组与从中国各地 10,000 多个家禽市场、农场和屠宰场样本中分离出的 37 种 H7N9 病毒,结果表明,该病毒仅需对其蛋白质结构进行微小突变即可在人际之间轻松传播。此外,在雪貂(被广泛认为是流感测试中最接近人类的动物模型)身上进行的测试发现,一种在中国导致首例 H7N9 患者死亡的致命毒株可以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这意味着它可能通过咳嗽和打喷嚏传播。这项新结果今天发表在《科学》杂志上。中国农业科学院的研究作者陈化兰表示:“我们的发现表明,没有任何迹象可以减轻人们对这些病毒可能在人际之间传播的担忧。”
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传染病专家查尔斯·邱表示,这些新发现“令人担忧”。 “对于这种特定的病毒,对于 H7N9 来说,是否存在人际传播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支持科学新闻报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将帮助确保未来能够继续报道关于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
自 4 月以来,H7N9 病例数量骤然下降,但公共卫生官员担心,与其他具有季节性感染模式的禽流感病毒一样,H7N9 可能会在秋季卷土重来。随着 H7N9 病例的增加,病毒将有更多机会在人类中发生变异,从而产生必要的氨基酸变化,从而产生人际传播的 H7N9。从鸟类和人类身上分离出的 H7N9 病毒在基因上已经密切相关。《科学》杂志的分析中,研究人员发现这些病毒可以与人类呼吸道受体结合,但它们也保留了与禽类呼吸道受体结合的能力。为了使病毒能够在人际之间传播,它必须进一步变异以失去与禽类呼吸道受体结合的能力——作者表示,这种基因重组可能只需几个氨基酸变化即可实现。
《科学》杂志论文的结果与早期的研究有些出入。美国疾病控制中心上周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也考虑了 H7N9 在雪貂中的传播,发现虽然共同饲养的雪貂会传播流感,但当这些动物被物理隔离,但通过笼子之间的网共享同一空气时,健康的雪貂很少感染该病毒。在该研究中,美国疾病控制中心的研究人员研究了两种不同 H7N9 毒株的呼吸道飞沫传播,发现来自中国安徽省的毒株中,六只雪貂中只有两只感染了该病毒,而来自上海的毒株中,三只雪貂中只有一只感染了该病毒。(《大众科学》是自然出版集团的一部分。)
在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还研究了多种 H7N9 毒株,发现该病毒同样通过直接接触传播。但与《自然》报告的作者相反,他们发现所有三只通过呼吸道飞沫暴露于安徽 H7N9 毒株的雪貂都感染了该病毒。《科学》杂志的研究作者进行了两次实验,得到了相同的结果。
这两项研究中关于空气传播感染数据的冲突意义尚不明确,因为这两项研究都只研究了少量雪貂。一些差异可能源于实验室环境的差异。或者,病毒可能在样本在实验室中生长时发生了轻微变化。圣裘德儿童研究医院的流感专家理查德·韦比表示,这些研究以及其他现有研究都清楚地表明,H7N9 确实可以通过空气传播,但与直接接触相比,这种传播方式效率不高。新的《科学》杂志报告“为越来越多的证据清单添加了大量数据,这些证据表明这种病毒是我们需要担心的”。
更令人担忧的是,实验感染了禽类 H7N9 毒株的鸡、鸭和老鼠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疾病症状。在另一种流感毒株 H5N1 的爆发中,严重感染的家禽是人类感染的警钟。但 H7N9 可能会在家禽市场中悄无声息地传播,而且没有简单的方法可以检测到它。
邱表示,新的发现应促使对家禽种群进行更强有力的监测。对抗人类病毒的其他公共卫生措施包括洗手、避免触摸眼睛、鼻子和嘴巴,以及对着肘部咳嗽以帮助阻止传播。作者写道:“在人类中的复制将为病毒提供更多机会来获得更多突变,并在人群中变得更具毒性和更易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