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气体排放抵消可能存在欺诈

全球范围内用于抵消气候变化排放的额度可能存在伪造

一个广泛的活动家联盟指控,出售给银行和政府的所有《京都议定书》碳抵消额度中,有多达三分之一可能是不合法的,因为它们是由操纵市场的公司产生的。

活动家们声称,一些公司故意产生温室气体污染,以便在他们随后减少排放时获取数百万美元的碳信用额度。许多化学品制造商似乎也在调整他们的系统,以产生尽可能多的排放,一旦他们达到最大年度抵消信用额度,才恢复到正常的污染水平。

这个由欧洲和美国活动家组成的联盟现在正在推动对联合国运营的国际温室气体抵消机制《清洁发展机制》进行根本性变革。该组织在2007年遭到拒绝后,于昨天发起了更正式的审查请求。


关于支持科学新闻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工作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关于当今塑造我们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他们指控,自2005年以来,少数公司为了销毁而故意产生过量的温室气体污染,从而获得被称为核证减排量(CERs)的有价值的碳抵消额度。核证减排量可以价值数百万美元,因为它们被出售到碳市场,主要是出售给在《欧盟排放交易计划》下受到监管的公司。

“有时他们只是为了燃烧气体而生产气体,并获得一些清洁发展机制的资金,这根本不是一种诚实的行为方式,”日内瓦气候变化倡导组织Noe21的工程师Chaim Nissim说。该组织对工业气体公司的碳抵消项目进行了研究。

“这是假的,”Nissim说。

清洁发展机制官员表示他们正在调查这些指控

“对这些项目中使用的修订方法的要求现在已提交给执行委员会的方法小组,”发言人大卫·阿巴斯说。“委员会已经意识到这些指控,但尚未对其进行审议。当然,很明显,如果没有清洁发展机制,就没有动力去销毁副产品HFC-23气体。”

市场需求没有产生影响
大约19家化学气体制造商是这场争议的中心。大多数位于中国和印度,其他则位于韩国、阿根廷和墨西哥。他们生产制冷剂HCFC-22,这是一种由《蒙特利尔议定书》推广的氢氯氟烃,作为更具破坏性的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替代品。

制造HCFC-22会产生化学副产品HFC-23,一种通常被排放到大气中的强效温室气体。清洁发展机制的记录显示,这些公司通过销毁这种HFC-23气体获得了大量的核证减排量。

德国清洁发展机制专家兰伯特·施耐德在系统构想之初就参与了系统的设计,现在他也加入了批评者的行列。他说,数据显示,大多数公司现在围绕赚取这些清洁发展机制额度来设计他们的业务。自清洁发展机制开始以来,HCFC-22的产量至少翻了一番,而吸热的HFC-23的产量也急剧上升。

专家们不确定这种过量的HCFC-22发生了什么,它本身也是一种温室气体,尽管比HFC-23弱得多。公司可能会囤积它,等待价格上涨,但有些人担心他们会将其中的大部分排放到空气中。

施耐德提到了一个公司寻求续签信贷期的案例,该公司在获得清洁发展机制额度之前,生产了3000至4000吨的该物质。现在,产量是7000吨。“所以他们或多或少地将产量翻了一番,”他说。

施耐德说,最明显的迹象是,尽管HCFC-22的供应和需求在历史上波动较大,但其产量一直在稳步上升。即使在2008-2009年末的全球经济严重衰退期间,新趋势也没有发生太大变化。施耐德说,许多公司现在从销售核证减排量中获得的收入比销售其主要产品HCFC-22气体获得的收入还要多,而由于现在的产量超过了需求,HCFC-22气体的价格已经大幅下降。

施耐德说:“我发现最令人惊讶的是,许多工厂的产量正好达到了可以获得额度的水平。假设他们每年被分配到40万吨可以获得额度的产量,所以他们每年生产400005吨,而在过去,产量会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很大。”

对清洁发展机制的“真正攻击”
在这19家工厂中,有11家位于中国,5家位于印度。这些国家也拥有最大的工厂,其中两家位于中国,每年分别产生约1000万个核证减排量。推动改革的团体担心,高度政治化的清洁发展机制将面临印度和中国的压力,以维持现状,即使这种所谓的欺诈行为有可能使整个系统声名狼藉。

位于德国波恩的组织清洁发展机制观察的负责人伊娃·菲尔茨莫泽说:“这是对清洁发展机制的真正攻击。”“那里有很多钱,当然,如果你能拥有它,谁会想忘记它呢?”

虽然没有人确切知道有多少核证减排量是由所谓的操纵产生的,但菲尔茨莫泽说,各团体估计,迄今为止售出的所有核证减排量中,有三分之一到一半来自于人为造成的污染。

根据《环境与能源》杂志的评论,仅这19家公司获得的额度就占自清洁发展机制开始以来产生的核证减排量总数的约50%至60%,或者至少占迄今为止发行的4.2亿个核证减排量中的2.46亿个。尽管整个计划现在拥有超过2200个已注册的单独的二氧化碳排放抵消项目。

自交易开始以来,价格一直在波动,但核证减排量在历史上一直以每吨二氧化碳当量减排量10至14美元的价格进行交易。核证减排量是世界上交易量最大的碳抵消额度,主要由欧洲公司使用,以使其温室气体排放量低于政府规定的上限。

核证减排量开发商通常会以先前商定的固定价格(通常约为每吨8美元)将额度出售给银行或碳经纪公司,这意味着处于清洁发展机制核心的19家公司迄今为止可能总共产生了约20亿美元的核证减排量销售额。

条约谈判增加了不确定性
由于各国政府和公司都在施压要求加快审查进程,清洁发展机制执行委员会面临着紧张的改革议程。各团体表示,他们不确定他们的担忧将如何被接受。

施耐德、菲尔茨莫泽和其他人说,早在2007年就出现了警告信号,但仅通过略微收紧规则来处理。他们认为,唯一的解决办法是将分配给这19家公司的核证减排量削减90%以上。他们说,这将消除人为制造过量污染的经济动机。

专家说,至少有14家公司预计将要求再获得7年的核证减排量收入。

由于各国仍无法就《京都议定书》的第二个承诺期进行谈判,整个清洁发展机制的未来都处于不确定之中。没有人能说,如果确实确定三分之一的核证减排量根本没有代表任何实际减少或避免的温室气体排放,这对整个碳市场意味着什么。

在波恩的清洁发展机制总部,阿巴斯强调,执行委员会已经采取了规则来防止滥用抵消系统。

他说:“重要的是要注意,现有方法中存在旨在防止不正当激励的保障措施。具体而言,没有新的工厂有资格获得额度,并且有资格获得的数量与历史生产水平挂钩。现在的问题是,是否需要调整或添加保障措施。”

经环境与能源出版有限责任公司许可,转载自气候新闻专线。www.eenews.net,202-628-6500

©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