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的电流:石墨粉末激起室温超导性的暗示

水处理石墨粉末中的磁信号是室温超导性的迹象还是虚惊一场?

最近一项关于室温超导性的研究中的发现,如果得到证实,可能会使超高效远距离电力传输和磁悬浮列车的梦想更接近现实。

尽管物理学家了解标准超导体如何在低于水冰点近275摄氏度的温度下工作,但高温超导体(在比绝对零度高出140度的温度下工作)背后的机制仍然神秘。由于不清楚这些较温暖的物质将如何实现零电阻导电,研究人员仍然不知道在相对较热的室温条件下,任何物质是否有可能成为超导体——这正是一项新研究声称的。

根据《先进材料》杂志上的一篇论文廉价且容易获得的石墨粉末显示出超导性的迹象。而且它不需要用昂贵的低温恒温器系统冷却——使粉末具有超导性所需的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水浴。


支持科学新闻报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关于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来自莱比锡大学的 Pablo Esquinazi 和其他物理学家首次在arXiv(一个预印本科学论文的电子档案库)上发表的 2012 年论文中讨论了石墨作为潜在超导体。(研究人员也将其新论文发布在那里。)该材料的某些部分显示出约瑟夫森效应的迹象,即当电子在分隔两个超导体的势垒之间隧穿时。这种效应表明石墨样品包含超导区域。

Esquinazi 说:“由于这一点以及我们过去三年所做的工作,我们确信超导补丁是可能的。”为了验证这一概念,研究人员用水处理石墨粉末:他们将其搅拌到液体中 23 小时,过滤出来并在 100 摄氏度下干燥。然后,他们测试了水处理后的粉末如何响应变化的磁场。

石墨以及其他材料,之前就曾被认为有望实现室温超导。多年来,一直有报道称,用硫和氧等元素处理过的石墨会发出微弱的、间接的超导信号。但是,没有人,甚至包括这些研究人员,能够制造出确定的室温超导体,这种材料能够反复满足教科书对超导性的定义——即零电阻导电。

然而,还有其他特征可以标记超导体:一种材料通常在通过温度阈值并经历明显的相变时变为超导。约瑟夫森效应是超导性的另一个标志,还有迈斯纳效应,也称为抗磁性:当暴露于外部磁场时,超导体将该磁场排斥开,使其无法穿透材料。超导体内部的磁场将小于外部的磁场。这种效应使超导体能够悬浮,并且还在外部磁场中产生可检测到的变化,从而提供超导性的可测量标志。

物理学家通过测量其在暴露于变化的磁场时的磁化强度,来测试他们处理过的石墨粉末的抗磁性。它的反应就好像样品的一部分确实是超导的——但只有 0.01% 的极小部分。

这很难说是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部分。Esquinazi 说:“这个量太小了,以至于非常难以表征。”但是,任何东西都可以在室温下超导的这个概念,特别是像石墨和水这样廉价且易于制造的物质,将是一个重大发现。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物理学家 Ivan Schuller 说:“如果你能制造出一种零电阻、易于操作且不需要[用液氮冷却]的材料,它就可以改变电力传输、磁悬浮列车,以及做很多很多事情。”它们快速高效的电力传输可以让超导体改进电力线,甚至手持电子设备。但是,当超导体需要用液氮持续冷却时,很难想象它们会在电网、交通系统或您的计算机中使用。如果石墨粉末这种简单且容易获得的材料真的在室温下具有超导性,那么它可能会彻底改变当前的技术。

Schuller 说:“如果这是真的,那可能是一项重大发现。” “问题是它是否是真的。而这部分必须首先经过科学确定。” Schuller 认为,这一发现需要更多的证据,尤其因为它是一个非常非凡的主张。研究人员尚未证明他们的样品表现出零电阻、转变温度甚至约瑟夫森效应。石墨粉末所拥有的只是一种轻微的抗磁性。

Schuller 说:“这必须在相同的样品中重现,然后在他们实验室的不同样品中重现——然后在不同的实验室中重现。科学家们必须讨论、辩论、争论并弄清楚它是对还是错。科学就是这样运作的。然后也许人们可以得出某种结论。”

著名的物理学家、斯坦福大学荣誉教授 Theodore Geballe 同意,就室温超导体而言,仍然存在很多不确定性——以及大量的工作。他说,尽管石墨中室温超导性的暗示很诱人,“但在它们被认为是真实之前,必须先对其进行鉴定。我希望在目前的报告之后的工作中完成这项工作,但我一点也不乐观。”

事实上,研究人员自己也同意,在宣布石墨室温超导体之前,还需要更多的证据。Esquinazi 说:“其他人必须做类似的实验,并证明它确实是超导性。” “这是一个非常棘手的实验,而且信号非常小。” 在那之后,他的团队需要增加样品中超导材料的比例,然后研究其性质。

他说:“那么,如果超导体的性质足够好并且在室温下足够稳定,这将是一场革命。我们真的还处于非常开始的阶段。”

Sophie Bushwick is tech editor at 大众科学. She runs the daily technology news coverage for the website, writes about everything from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o jumping robots for both digital and print publication, records YouTube and TikTok videos and hosts the podcast Tech, Quickly. Bushwick also makes frequent appearances on radio shows such as Science Friday and television networks, including CBS, MSNBC and National Geographic. She has more than a decade of experience as a science journalist based in New York City and previously worked at outlets such as Popular Science,Discover and Gizmodo. Follow Bushwick on X (formerly Twitter) @sophiebushwick

More by Sophie Bushwick
©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