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人类还是大象,狒狒还是鱼,早年经历的逆境通常与成年后的寿命和健康产生负面影响。但在整个动物王国中看到的这种趋势,似乎至少有一个例外:山地大猩猩。研究人员在5月15日的《当代生物学》杂志上报告称,只要经历过逆境的幼年大猩猩能够活过六岁,它们就能像那些没有经历过创伤的同类一样长寿。
密歇根大学生物人类学家、新论文的资深作者斯泰西·罗森鲍姆说:“由于我们仍在努力理解的原因,大猩猩似乎对早年逆境具有非凡的复原力。”她补充说,了解我们最亲近的亲戚之一如何应对早年创伤,可能会加强对某些人为何能够做到这一点的理解,而另一些人则在整个人生中继续受到负面童年经历的困扰。
研究野生环境中长寿动物如何应对早年逆境非常困难,直到现在,研究人员对这类事件对非人类类人猿的影响知之甚少。有证据表明,在圈养环境中遭受早年创伤的黑猩猩和倭黑猩猩,往往会发展成长期心理问题。但这很难将这些观察结果与这些动物被关在非自然环境中的事实区分开来。
支持科学新闻报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将帮助确保有关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这项新研究之所以成为可能,得益于戴安·弗西大猩猩基金会(卢旺达一家非营利性保护组织)目前管理的一个独特的数据库的存在。该数据库于1967年启动,包含对卢旺达火山国家公园监测的400多只山地大猩猩的每日、终身观察。“拥有如此详细的人口统计数据来进行这样的研究,尤其是在野生猿类中,真的是非常非常罕见的,”罗森鲍姆说。“在过去的55年中,实际上有数百人每天外出观察大猩猩。”
罗森鲍姆和她的同事专注于来自19个社会群体的253只大猩猩。他们检查了每只动物在六岁之前是否经历过六种类型的早年逆境中的任何一种,包括失去父母、经历群体不稳定或目睹幼年同伴被杀害。然后,该团队研究了研究中每只动物的寿命。
研究人员发现,接触过多种逆境的幼年大猩猩在六岁之前死亡的风险高达近30倍。但令他们惊讶的是,那些确实活过六岁的个体,其寿命没有受到负面影响。事实上,经历过最高水平逆境的雄性大猩猩往往比经历过最少逆境的雄性大猩猩寿命更长——罗森鲍姆和她的同事认为,这一发现可能归因于生存能力选择。“基本思想是,只有当你是一只特别优质的动物时,你才能在早期生存下来,”她说。
对于雌性大猩猩来说,无论动物是否经历了艰难的最初几年,寿命都没有差异。罗森鲍姆说,结合关于雄性大猩猩的发现,这表明该物种总体上“更具复原力”。
新墨西哥大学的进化人类学家梅丽莎·埃默里·汤普森(未参与这项新研究)说:“得知在早年经历逆境的个体不会遭受长期生存后果,这非常令人惊讶。”“显然,人类不是大猩猩,但拥有关于这种现象在长寿物种以及与人类有如此多生物学相似之处的物种中的比较数据,是非常有价值的。”
罗森鲍姆和她的同事对他们的发现没有明确的解释,但他们确实有一个假设。罗森鲍姆说,首先,数据库中记录生活的大猩猩“生活在这个奇怪的小泡泡里”,在那里它们不会面临生态稀缺。那里有充足的水和食物,森林受到保护,免受伐木工人和偷猎者的侵害,因此它们的物质需求得到了满足。这些动物也生活在紧密的社会群体中,拥有高度的支持。例如,如果一只幼年大猩猩成为孤儿,其他群体成员,尤其是阿尔法雄性,将会介入提供更多照顾。
罗森鲍姆说,如果这种双管齐下的解释被证明是准确的,那么这意味着对于社会性动物来说,避免早年创伤的有害影响需要社会支持和资源。“大猩猩两者兼有,”她补充道。
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包括早年逆境是否会对大猩猩的健康造成任何影响,以及哪些生物学机制支撑着类人猿的复原力。罗森鲍姆和她的同事已经开始使用相同的数据库进行一项后续研究,以调查受过创伤和未受过创伤的大猩猩之间的健康差异,衡量标准包括通过粪便样本获得的激素水平、疾病和损伤记录以及关系动态。
尽管人类与我们最亲近的类人猿亲属之间存在显着差异,但罗森鲍姆强调“我们确实有很多共同之处”。她怀疑大猩猩发现的本质可能也适用于人类和其他长寿哺乳动物。“当我们思考如何帮助儿童从早年逆境中恢复时,非常重要的是要记住,仅仅为他们提供社会支持或仅仅为他们提供经济支持是不够的,”她说。“如果我们忽视其中一个或另一个,我认为干预成功的机会不会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