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今天发布的一份可怕评估报告显示,通过一系列具体目标来解决生物多样性急剧持续丧失的全球努力已经失败。
20 项爱知生物多样性目标是在 2010 年于日本举行的一次会议上,根据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制定的。其目的是到 2020 年保护世界各地濒危的动植物。联合国表示,如果不进行干预,大约一百万个物种可能会在几十年内消失,从而扩大科学家所称的全新世灭绝:由人类活动驱动的地球第六次大规模灭绝事件。最终,170 个国家和地区同意这些目标,并制定了自己的国家保护战略,以反映或关联爱知目标。但根据刚刚发布的联合国第五版《全球生物多样性展望》(GBO),国际社会作为一个整体,甚至未能按期实现一项生物多样性目标,也没有任何国家在其境内成功实现所有 20 项目标。
许多人类活动都会缩小生物多样性,包括森林砍伐、污染和入侵物种的引入。旨在应对损失的爱知目标同样多样化。但专家表示,参与国在很大程度上未能实现目标,因为它们在关注经济和人口增长的同时,难以解决保护问题。
支持科学新闻报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将帮助确保有关当今塑造我们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未能阻止生物多样性丧失与各国缺乏政治意愿将全球变暖控制在低于 2 摄氏度的增幅之间存在惊人的相似之处,正如 2015 年《巴黎协定》中所承诺的那样。美国将于 11 月 4 日正式退出该协定,并且该国从未批准《生物多样性公约》。尽管中国在摆脱化石燃料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但其 6 万亿美元的开发项目“一带一路”倡议对境内外的动植物构成了严重风险。《生物多样性公约》副执行秘书兼新GBO的作者 David Cooper 表示,鉴于此类对立的利益,爱知生物多样性目标的结果不幸地“符合我们的预期”,尤其是在考虑到2014 年发布的第四版GBO,时,该报告警告称进展不足。
Cooper 说:“坦率地说,在本十年初,由于各国制定了自己的国家目标,我们浪费了一些时间。”到本十年中期,各国终于取得了进展,但不足以赶上最后期限。“我们需要考虑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来帮助各国更快地开始,并在我们现在拥有的势头的基础上再接再厉,”Cooper 补充道。
他还将责任归咎于反常的激励措施。Cooper 说,尽管许多国家成功调动了财政资源来帮助生物多样性保护,但这些资金却被化石燃料和过度捕捞等补贴因素所削弱。“已经取得了进展,但这不足以解决[生物多样性]丧失的根本驱动因素:气候变化和开发,而这些因素是由更广泛的消费模式驱动的,”他补充道。例如,与巴西和印度尼西亚雨林破坏相关的补贴远远大于用于植树造林工作的金额。
尽管各国没有完全实现爱知目标,但许多国家取得了可观的进展。根据第五版GBO,只有 11% 的国家目标没有看到明显进展。到 2020 年最后期限,有六个目标部分实现。目标 11 推动各国保护 17% 的地表和地下水以及内陆水域,以及 10% 的沿海和海洋区域,受到了极大关注,并可以说带来了最具体的变化。仅就表面积而言,目标 11 很可能在今年年底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近 10% 的国家超过了其目标。然而,批评人士表示,许多新建立的保护区并未关注物种最丰富的地区。相反,它们是在政府最容易划出土地或水域的地方实施的。
新的GBO也指出了其他进展。“印度尼西亚已经取缔了非法和未报告的捕捞活动,这大大改善了其水域的鱼类种群,”Cooper 说。但是,已经取得的步骤仍然不足以阻止生物多样性丧失的浪潮。世界自然基金会《2020 年地球生命力报告》显示,1970 年至 2016 年间,野生动物种群的平均规模惊人地下降了 68%。如果这一趋势保持不变,由于自然资源不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人口增长和其他持续趋势,生物多样性将持续下降到 2050 年及以后。
科学家和政策制定者现在正在权衡如何最好地向前迈进,并尽快减缓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在 9 月 9 日发表在《科学进展》杂志上的一项研究中,北京清华大学的研究人员提议各国将目标对准“成本效益区 (CEZ)”,这些区域涵盖高保护价值,且现有的人类影响很小。他们认为,当前的保护策略过于关注政界人士不太可能赞成保护措施的地区,例如农田。为了确定适合保护的区域,研究人员将全球生物多样性地图与显示人类影响较小区域的地图叠加。截至 2020 年,这些 CEZ 中只有不到四分之一受到保护。
清华大学景观设计师、该研究的主要作者 Rui Yang 指出:“六个国家占据了全球 CEZ 的一半以上,分别是俄罗斯联邦、澳大利亚、加拿大、巴西、中国和美国。”
明智的土地利用规划至关重要,但不断增长的人口以及随之而来的粮食系统压力将使规划成为更大的挑战,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的环境科学家 David Leclère 认为。在上周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一篇论文中,他和他的同事发现,如果我们可持续地增加农业生产和贸易,减少食物浪费并转向植物性饮食,我们可以避免未来三分之二以上的生物多样性丧失,野生动物种群将在 2050 年左右开始增加。但 Leclère 警告说,气候变化可能会给这些预测带来麻烦。
他说:“尽管气候变化目前影响的物种数量比土地利用变化少两到三倍,但我们知道气候变化带来的威胁未来将会增加。”“如果我们对气候变化及其影响采取最悲观的预测,那么完全有可能无法扭转[生物多样性丧失]的曲线。”
其他人则完全反对国际保护政策的精神。在 4 月份发表在《保护快报》杂志上的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回顾了国际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性政策,发现大多数政策也提倡经济增长,尽管有大量证据表明这种增长直接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他们得出结论:“对于如何将增长与生物多样性丧失脱钩的问题,关注不足。”
哥伦比亚罗萨里奥大学的生态经济学家兼该研究的合著者 Katharine Farrell 说:“我们为了增长而增长。”“我们需要的是一种不以金钱积累为基础,而是以福祉的生命逻辑为基础的经济。” 然而,她观察到,“与依赖生态破坏的经济生产力相关的既得利益巨大。如果我们把经济结构转变为以生态效益为基础的东西,这些利益相关者将成为输家。”
Cooper 承认,还没有强有力的证据表明绝对脱钩。除了研究如何改善资源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外,他还表示,还需要审查总体需求减少。“世界上许多地方的食物、水或材料都不够,”Cooper 说。“这意味着公平将成为未来等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物多样性公约》目前正在制定其2020 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该框架将于 2021 年 5 月在中国昆明举行的下一次会议上通过。希望该框架将创建一套新的生物多样性目标,以弥补爱知目标的失败,并在为时已晚之前扭转局面。
“现在就需要采取行动,”Cooper 说。“正如未来 10 年对气候变化至关重要一样,如果我们要防止第六次大规模灭绝,那么未来 10 年对生物多样性议程也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