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大的“重力洞”可能是远古海洋的幽灵

印度洋的一片广阔区域比全球平均海平面低了惊人的 100 米,原因是地球重力的大幅下降。科学家们现在认为他们知道了原因

A colorful rendering of Earth as a misshapen orb.

欧洲航天局 GOCE(重力场和稳态海洋环流探测器)任务获取的数据生成的地球大地水准面图像。

研究人员称,印度洋中存在一个巨大的“洞”,但它不是那种可以排干所有水的洞。相反,这是地质学家用来描述地球重力低于平均水平的区域的术语。一项新的研究可能最终揭示了它的起源:它似乎是由来自非洲深处、古代海底沉没残余边缘上升的熔岩柱引起的。

在理想的宇宙中,地球将是一个完美的球体,并且其引力在表面上的每个点都完全相同。但实际上,地球比真正的球体更扁平,尤其是在北极和南极周围,并且在赤道附近向外凸出。此外,不同区域会产生不同的引力,具体取决于其下方地壳、地幔和地核的质量。

通过地面传感器和卫星进行的局部重力测量可以结合起来,显示仅受这些不同引力拖拽影响的海洋表面外观,从而消除风和潮汐等其他影响。这产生了我们星球引力高点和低点的夸张可视化,称为全球大地水准面。其中最著名的模型之一被称为“波茨坦重力土豆”(以它所像的块茎和开发它的德国研究所的所在地命名)。


支持科学新闻报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有关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印度洋大地水准面下的一个明显的凹陷——称为印度洋大地水准面低值区 (IOGL)——是地球上最突出的重力异常。它覆盖超过 300 万平方公里,中心位于印度南端西南约 1,200 公里处。(它的巨大,以及海洋在任何给定点看起来都相对平坦的事实,意味着这个凹陷在表面上是不可见的。)这项新研究的资深作者、班加罗尔印度科学研究所 (IISc) 的地球物理学家阿特雷耶·戈什说,由于那里的低重力拉力和周围区域的较高重力拉力相结合,印度洋在该洞上方的海平面比全球平均水平低了惊人的 106 米

这张地球观测大地水准面的描绘图显示了重力高点(橙色和红色)和低点(蓝色),以米为单位测量。印度洋大地水准面低值区可以在印度南端附近看到。图片来源:Debanjan Pal 等人在地球物理研究快报中发表的“印度洋大地水准面低值区是如何形成的”。2023 年 5 月 5 日在线发布

根据该研究的主要作者、IISc 博士生德班詹·帕尔的说法,IOGL 是在 1948 年荷兰地球物理学家费利克斯·安德里斯·维宁·梅内斯进行的基于船舶的重力调查中发现的。此后,其他船载考察和卫星测量证实了这一点。但科学家们不知道为什么它在那里。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帕尔和戈什比较了十几个计算机模型,这些模型模拟了该区域在过去 1.4 亿年中随着地球构造板块的移动而形成的过程。每个模型都使用了不同的变量来表示地幔内熔融物质的对流。

发表在《地球物理研究快报》上的结果表明,IOGL 的存在是由于独特的地幔结构,以及非洲下方的一个相邻扰动,称为大型低剪切速度省 (LLSVP),它更常被称为“非洲斑点”。戈什说:“我们看到的是,来自非洲下方 LLSVP 的热的、低密度的物质位于印度洋下方,并形成了这个大地水准面低值区。”

帕尔解释说,主要导致 IOGL 的非洲斑点可能是由地幔深处的“特提斯板块”形成的。地质学家认为这些板块是特提斯洋古老海底的遗迹,特提斯洋位于 2 亿多年前的劳亚古陆和冈瓦纳古陆超大陆之间。非洲和印度都曾是冈瓦纳古陆的一部分,但现在的印度向北移动到特提斯洋——在其后形成了印度洋——大约在 1.2 亿年前。“当属于古老的特提斯洋的俯冲板块沉入地幔并到达核幔边界时,就会出现[熔岩柱],”帕尔说。“我们还表明,除了这些熔岩柱之外,周围的地幔结构也在形成这个低值区中发挥了作用。”

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的地球物理学家钟世杰(未参与最新的研究)表示,这是一项有趣而细致的努力,旨在更好地了解 IOGL。“我们喜欢谈论正重力异常,例如非洲和太平洋上方的超级地幔柱,”他说。“但印度洋的大地水准面低值区是我们星球上最深刻的重力异常之一。”

帕尔说,大地水准面低值区可能在大约 2000 万年前形成了现在的形状,当时地幔柱开始在上地幔内扩散。只要地幔物质沿着地幔柱从非洲斑点流出,它就可能会持续存在——这很可能还要持续数百万年。但是,一旦这些流动停止,低值区也将消失。“当导致这个低大地水准面的温度异常移出现今的位置时,”帕尔说,“大地水准面低值区将开始消散。”

©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