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隆体的基因表达与供体动物的基因表达不同

加入我们的科学爱好者社区!

供体动物及其克隆体在基因上并非完全相同,事实上,克隆体有时会表现出危险的基因表达模式差异。麻省理工学院怀特海德研究所和夏威夷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在今天出版的《科学》杂志上如此表示。他们的发现基于一组用胚胎干细胞克隆的小鼠,证实了生殖性克隆可能不安全的担忧。

科学家们首先通过核移植技术克隆了这些动物,从胚胎干细胞中取出遗传物质,并将其放入已清空的卵细胞中进行发育。然后,他们监测了所谓的印记基因的活性。与其他发育基因不同,这些基因受特殊标签控制。他们希望发现为什么用胚胎干细胞克隆的动物存活率如此之低,以及为什么有些动物在出生时比它们的天然同类大得多。

研究小组发现,开关印记基因的标签没有从供体细胞忠实地复制到克隆体——而问题不在于克隆过程,而是胚胎干细胞本身。当这些细胞在培养中分裂时,它们失去标签的程度如此之大,以至于即使是姊妹细胞也产生了基因表达模式差异显著的克隆体。尽管有这种不稳定性,许多胚胎仍然存活到成年。“这表明,即使是看似正常的克隆体也可能具有基因表达的细微偏差,这些偏差在克隆动物中不容易检测到,”麻省理工学院的鲁道夫·杰尼施评论道。


关于支持科学新闻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有关当今世界发现和塑造我们世界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为了证实核移植不是罪魁祸首,研究人员表明,通过另一种技术,即直接从胚胎干细胞获得的克隆体,也表现出相同的不规则基因表达。“重要的是要记住,胚胎干细胞在与正常细胞结合,如在制作嵌合体时,或在移植中使用时,可能功能良好,”杰尼施总结道。“换句话说,ES细胞在用作细胞治疗时可能效果很好,但当它们被用来制造整个动物时,很可能会产生异常的生物体。”

©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