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与美国梦

新研究揭示,只有富裕的美国人才能实现基因潜力

Statue of Liberty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美国梦在其他国家比在美国更接近现实:在西欧和澳大利亚,基因对智商的影响在不同的社会经济地位水平上是统一的,但在美国,富人比穷人高得多。

©iStock

詹姆斯·特鲁斯洛·亚当斯提出“美国梦”这个词语近一个世纪后,它已成为总统竞选演讲的主要内容。希拉里·克林顿在2016年竞选活动开始时告诉支持者,“我们需要更好地让我们的经济再次增长,产生结果,并重燃美国梦。”马可·卢比奥感叹“太多美国人开始怀疑”是否仍然可以实现美国梦,特德·克鲁兹则要求他的支持者“想象一个欢迎和庆祝那些来追求美国梦的人的合法移民系统。”唐纳德·特朗普声称“美国梦已经死了”,而伯尼·桑德斯则讽刺地说,对于许多人来说,“美国梦已经变成了噩梦”。

但美国梦不仅仅是一个遥不可及的幻想——它是一个可以通过科学检验的命题。亚当斯写道,美国梦“不仅仅是一个关于汽车和高工资的梦想,而是一个社会秩序的梦想,在这个社会秩序中,每个人都应该能够达到他们天生具备的完全水平……而与他们出生的偶然环境或地位无关。” 在行为遗传学(即研究基因对行为个体差异的科学研究)的术语中,亚当斯的想法是,所有美国人都应该有平等的机会来实现他们的基因潜力。

心理学家埃利奥特·塔克-德罗布和蒂莫西·贝茨在《心理科学》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揭示,这个版本的美国梦正面临严重问题。塔克-德罗布和贝茨着手评估基因因素对智商类型测量(能力和成就)的影响的证据,这些测量预测了在学校、工作和日常生活中的成功。他们具体的问题是,基因对这些测量的贡献在高社会经济地位(或SES)水平和低社会经济地位水平上会有何比较,以及结果在不同国家是否会有所不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结果显示,美国梦在其他国家比在美国更接近现实:在西欧和澳大利亚,基因对智商的影响在不同的社会经济地位水平上是统一的,但在美国,富人比穷人高得多。


关于支持科学新闻报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 订阅来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通过购买订阅,您将帮助确保关于当今塑造我们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为了进行分析,塔克-德罗布和贝茨确定了14项研究,总共有近25,000对双胞胎的样本。每项研究都比较了同卵双胞胎和异卵双胞胎在智商测量上的表现,并收集了关于社会经济地位的信息,包括收入、财富和教育。同卵双胞胎共享100%的基因,而异卵双胞胎平均只共享50%的基因。因此,如果人群中某一性状的差异受基因影响,那么同卵双胞胎在该性状上的相似度将高于异卵双胞胎。基因影响的程度(或遗传力)是通过统计比较同卵双胞胎和异卵双胞胎来确定的。然后,塔克-德罗布和贝茨使用荟萃分析(一种定量综合多项研究结果的统计工具)汇总了这些研究的结果。

结果令人震惊。对于在美国进行的研究,智商的遗传力在社会经济地位的第95百分位为61%,而在第5百分位仅为24%。(用更专业的术语来说,存在基因与社会经济地位的相互作用,这意味着基因对智商的贡献随着社会经济地位的不同而变化。)相比之下,对于在西欧或澳大利亚进行的研究,遗传力在不同的社会经济地位水平上在统计学上没有差异。穷人和富人的智商遗传力相同。

什么可以解释这一发现?这项新研究没有明确指出原因,但主要的假设是,瑞典、澳大利亚和德国等国家的社会政策创造了有利于基因对智力功能产生影响的生活条件。在这些国家,人们相对平等地享有高质量的教育和医疗保健,而且儿童贫困率很低。就像肥沃的土壤使植物能够达到最大高度一样,这些条件被认为可以促进存在的任何智商基因差异的表达。相比之下,在美国,据估计仍有3300万人没有医疗保险,而且不同学区的教育质量差异巨大。

塔克-德罗布和贝茨的分析结果既重要又令人清醒。正如经济学家所记录的那样,美国贫富差距巨大且正在扩大。因此,大量的美国人甚至负担不起基本的生活必需品。在他们能够负担得起之前,美国梦很可能仍然是这些美国人几乎没有希望实现的梦想。

Are you a scientist who specializes in neuroscience, cognitive science, or psychology? And have you read a recent peer-reviewed paper that you would like to write about? Please send suggestions to Mind Matters editor Gareth Cook. Gareth, a Pulitzer prize-winning journalist, is the series editor of Best American Infographics and can be reached at garethideas AT gmail.com or Twitter 

@garethideas.

David Z. Hambrick is a professor in the cognition and cognitive neuroscience area of the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at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His research focuses on the origins and underpinnings of expertise and skill.

More by David Z. Hambrick
©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