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高密度分子存储芯片揭幕

但它最终会进入你的电脑吗?

加入我们的科学爱好者社区!

研究人员宣布,他们已经用分子和纳米级导线构建了一个存储电路,其密度与制造商预计在2020年制造的电路密度相当。该电路通过在两种状态之间切换分子簇来存储0和1,包含16万比特,密度高达每平方厘米1011比特。传统微芯片的密度至少要低10倍。

该原型尚未像商用计算机内存那样稳定或可靠,而且制造它将要求制造商学习利用硅以外的材料,而硅是计算技术的主力。但该设备的规模超过了以前使用纳米技术构建的任何电子电路。

“我们很高兴这东西能工作,”加州理工学院的化学家詹姆斯·希思说,他的团队构建了这个设备。“我们的主要目标从来不仅仅是制造一个存储电路,”他说。“而是开发一种可以在分子尺寸上工作的制造技术。”


关于支持科学新闻报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未来能够继续报道关于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


哈佛大学的纳米研究人员查尔斯·利伯说,该设备是“一项真正的杰作”,他没有参与这项研究。“他[希思]远远超越了分子电子学领域以前实现的集成密度和比特数的极限。”

研究人员正在探索纳米尺寸的电子系统,因为硅电路无法以越来越高的密度堆积导线——从而产生更高编号的奔腾处理器——永远持续下去。最终,电子将开始在导线之间渗漏,并且用于冲压硅电路的光刻技术可能会达到其物理极限。

加州理工学院的团队结合了两种方法:分子电子学(由分子制成的晶体管)和纳米线交叉阵列,后者是超薄导线的垂直连接点。为了制造他们的设备,该团队铺设了一系列紧密排列的400根平行硅导线(间距仅为33纳米),并在其上涂覆了一层哑铃状的[2]轮烷分子。他们通过在分子层上覆盖另外400根铂金导线,创建了一个导线网格,从而形成了分子组,分子组夹在交叉导线形成的每个节点之间。

为了在0和1之间切换,研究人员在节点处对一组分子施加电压,这会在两种状态之间切换分子。[2]轮烷分子各自包含一个围绕哑铃“手柄”的环。施加在分子上的电压导致环上下滑动,从而改变分子的导电性。

导线非常密集,以至于该团队无法构建能够一次只为两根导线(定义一个节点的导线)通电的传统电极;相反,他们以九个一组的方式开关连接点。

希思实验室的物理和化学博士候选人、于1月24日在《自然》杂志在线发表的报告的第一作者乔纳森·格林说,一个表明还需要做更多工作的迹象是,连接点在被切换大约10次以上后通常会损坏。他补充说,分子在大约一个小时后会自发地翻转回之前的状态,这对存储设备来说是另一个限制。他说,商用闪存的稳定性可达数年。

分子在状态之间切换的速度也很慢。格林说,虽然这个时间可能会得到改善,但这种存储电路的速度不会来自于一次切换一个连接点。相反,它将来自于一次切换多个连接点。“主要的批评,”他说,“是这是一个很好的实验室演示,但这将如何适应现实世界。”他的回应是:“你必须先投入科学研究,然后才能获得技术。”

©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