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开始变得奇怪起来。当维基解密在 12 月发布美国政府机密文件时,它引发了多轮在线冲突。维基解密成为拒绝服务攻击的目标,并失去了其托管和支付提供商的支持,这激发了同情者的反击,短暂地瘫痪了万事达卡和其他几家公司的网站。与黑客相关的网站随后遭到攻击,并且涌现出声称托管维基解密文件的镜像站点——尽管据称其中一些站点携带病毒,随时准备接管下载副本的机器,目的不明。几个月前,一位联邦调查局官员表示,互联网中断是对美国最大的现实风险,“仅次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或在我们主要城市之一的炸弹。”
对互联网站点和基础设施的攻击,以及安全信息的泄露,构成了一个特别棘手的问题,因为通常不可能追溯攻击的始作俑者。这种“归因问题”非常棘手,以至于一些执法专家呼吁全面改造互联网架构和协议,以便每个数据包都刻有其来源的身份。这个想法是为了使惩罚成为可能,从而实现威慑。不幸的是,这样的改造也会威胁到使互联网在技术和社会上都与众不同的特质。
互联网之所以能够运作,要归功于其众多组成部分之间松散但可信赖的连接,以及新的互联网服务提供商或新的扩展访问形式的轻松进入和退出。移动电话的情况并非如此,电信运营商可以知道哪个电话拨打了哪个电话,以及该电话的注册人是谁。在互联网上建立这种程度的身份并非易事,正如我们在试图限制匿名的专制政权中所看到的那样。这将涉及消除免费和开放的 Wi-Fi 接入点以及其他共享连接的方式。图书馆和网吧的终端必须有经过验证的签到名册。或者更糟糕的是,互联网访问必须以提供类似于政府颁发的驾驶执照的特殊 ID 为前提——也许以 USB 密钥的形式。没有密钥,就没有比特。可以肯定的是,这一步不会阻止想要秘密行动的罪犯和国家,但会迫使他们投入更多资金来实现今天如此自然而然的匿名性。
关于支持科学新闻报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有关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我们其余人付出的代价也将是高昂的。互联网独特的配置可能使网络攻击易于发起,但也点燃了自由的火焰。一个又一个的压制性国家陷入了两难境地:一方面是通过丰富的互联网接入实现经济进步的希望,另一方面是害怕授权其公民自由表达自己。没有归因问题的互联网将引入一个新问题:公民可能很容易因其政治活动而被识别和惩罚。
我们需要更好的互联网安全选项。与其主要寻求自上而下的政府干预,不如让运营商和用户自己参与进来。例如,网站运营商可以选择加入“链接即镜像”系统。每当他们的服务器渲染页面时,他们都会缓存链接的内容。然后,当有人尝试访问该站点但无法访问时,他或她可以返回到原始链接站点并以数字方式说:“我无法访问您刚刚指示我访问的链接。您介意告诉我那里有什么吗?”
这种互助系统将借鉴互联网自身发展背后的相同合作和自愿本能。如果我作为网站参与,我就会知道链接到我的其他人也会镜像我的材料;我们每个人都在互相帮助,不仅仅是因为这是正确的事情,而是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受益,分担攻击风险,并在我们所有人之间缓冲其影响。这就像是网络空间的北约,只不过它将是网站而不是国家的联盟。
互助框架还可以使互联网在其他方面更加安全。个人电脑可以提醒其他人不要运行刚刚使其生病的代码,从而向其他人发出健康水平信号。互联网提供商还可以开发技术来验证他们彼此之间的关系并找出误导性数据,就像维基百科志愿者可以迅速采取行动来回滚每天数千次的恶意破坏行为一样。
我们理所当然地害怕我们的网络和设备受到攻击——但我们不应让这种恐惧导致我们摧毁使互联网与众不同的特质。我们必须变得更加投入和更加微妙——而且要尽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