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类的祖先可能借助四翼和祈祷飞向天空。古生物学家在中国辽宁的沉积物中发现了恐龙化石,这些化石显示其后肢和前肢上都有飞羽的证据。据称,这些标本代表了鸟类从不会飞的兽脚亚目恐龙进化而来的长期寻求的中间阶段,并可能为原始鸟类在发展出动力拍打飞行之前在树木之间滑翔的理论注入新的活力。
进化生物学家长期以来一直在争论鸟类是通过在树木之间滑翔还是通过在地面上奔跑开始飞行的。后一种情景近年来受到青睐。但今天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一份报告中描述的新发现,“为地面向上假说提供了负面证据”,反而支持了树栖滑翔情景,中国科学院的研究作者徐星和他的同事们断言。
这些遗骸可以追溯到大约1.3亿年前,包括一种新的恐龙物种,名为顾氏小盗龙(上图)。顾氏小盗龙是驰龙科恐龙家族的一员——鸟类被认为与之关系最密切的类群——显然与大约90年前预测存在的一种生物惊人地相似。美国博物学家威廉·比比在1915年提出,最早的鸟类是一种四翼滑翔机,或称四翼鸟。堪萨斯大学古生物学家理查德·O·普鲁姆在报告的评论中指出,顾氏小盗龙“看起来就像是从比比的笔记本中直接滑翔出来的一样。”
关于支持科学新闻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事业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未来能够继续讲述关于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有影响力的故事。
徐和他的合作者得出结论的依据是,覆盖顾氏小盗龙前肢和后肢的长空气动力学羽毛与现代鸟类翅膀上的模式相同。脚踝周围的长羽毛会使在地面上行走变得困难。但作者写道,前肢和后肢的羽毛“将共同构成完美的翼型”,并将其比作蝙蝠和滑翔动物使用的膜。
不过,普鲁姆警告说,关于顾氏小盗龙仍有更多问题,例如这种生物如何旋转它的腿以使用它的后翼。他进一步指出,四翼的存在可能只是像顾氏小盗龙这样的驰龙科动物独有的特征,而不是鸟类和驰龙科动物的最后共同祖先所具有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