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马特·卡普兰,来自自然杂志
北卡罗来纳州罗利市——厚头龙类恐龙以其圆顶状的头部和厚实的骨质头盖骨而闻名,七岁的孩子和古生物学家都对它们非常熟悉。人们认为这些恐龙会用它们厚实的头顶互相撞击,也许是求偶行为的一部分。然而,当孩子们用塑料模型直接碰撞的方式重现这些猛烈的撞击时,一项新的研究表明,厚头龙的撞击方式可能多种多样。
这项研究于本周在北卡罗来纳州罗利市举行的脊椎动物古生物学会年会上发表,最初只关注一块厚头龙化石。“我们当时在观察一个头盖骨,并注意到这些看起来像是受伤造成的损伤,”威斯康星大学奥什科什分校的古生物学家约瑟夫·彼得森解释说。他想知道这种化石损伤是否是独一无二的,或者这种损伤是否很常见。为了找到答案,彼得森和他的同事科林·迪施勒开始检查更多的头盖骨。
支持科学新闻报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关于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重要想法的精彩故事的未来。
他们一起观察了来自世界各地化石收藏的 102 个头盖骨。其中,23 个有损伤。彼得森和迪施勒对如此多的损伤的存在感到着迷,他们制作了一个厚头龙头骨的三维计算机模型,并将损伤标记在上面。
他们注意到,头盖骨的形状因化石而异,损伤的位置取决于头骨的形状。低圆顶的头骨往往在前面有损伤,而高圆顶的头骨的损伤则均匀分布在前后之间。
活生生的证据
这一发现暗示,头骨形状不同的厚头龙以不同的方式撞击头部。为了找出这些方式,研究人员考虑了绵羊、山羊和野牛的撞击方式。
“我们看到的损伤与我们经常在现代哺乳动物的头骨上看到的撞击损伤非常相似,”彼得森说。
研究小组发现,大角羊(Ovis canadensis)会正面冲撞;山羊(Oreamos americanus)会互相撞击侧腹;而野牛(Bison bison)则会用它们的角摔跤。基于这些例子,彼得森和迪施勒推测,具有顶骨损伤的高圆顶厚头龙像山羊一样侧撞,而前部的损伤则表明像野牛一样摔跤。
加利福尼亚州克莱蒙特雷蒙德阿尔夫古生物博物馆的古生物学家安德鲁·法克说:“这可能是我们看到两个不同的物种以不同的方式撞击,但也可能是同一个恐龙物种,幼年和成年个体表现出不同的撞击行为。”
需要争论的问题
一些古生物学家不同意厚头龙互相撞击的说法,并且对这些损伤是否真的是“撞击痕迹”持怀疑态度。
堪萨斯大学劳伦斯分校的古骨病理学家布鲁斯·罗斯柴尔德说:“这是一项有趣的研究,但在检查了其中一个‘损伤’后,我发现很难排除这可能只是死后头骨被撞碎的可能性。”
法克相信这场辩论很快就会得到解决。“观察头骨的微观结构应该能够确定损伤部位是否真的遭受过创伤,”他说。
无论结果如何,七岁的孩子们肯定会继续撞击。